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策宽松预期助推股市 沪指突破2400点概率大

2012年05月30日 09:0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近日如量能充足上证指数突破2400点概率大

  正如所料,A股连续两日放量上攻,周二飙升1.20%,市场调整的担忧也油然而生。不过,市场资金已经流向金融券商、煤炭、地产等指标板块,这也预示着大盘做多信心回升。因此,市场短期有回调无须担忧,如果成交量能维持千亿级级别,上证指数突破2400点的概率较大。

  “连续两天大涨,在意料之中。”股民罗先生昨日感叹道。受到国家刺激政策预期,A股本周连续两日放量上行,铁路、基建以及券商板块表现最为抢眼。

  29日早盘A股维持一个小时的反复振荡整理走势,此后在券商、保险上涨的带动下,大盘逐步走高,成交水平继续放大,上证指数最终报收2389.64点,成交量也达到千亿级级别,达到1114亿元。深成指报收10214.7点,成交908.1亿元。在盘面上,与近期热点建筑建材相关的玻璃板块昨天涨幅接近5%,领涨大盘。券商、煤炭、有色等权重板块表现活跃涨幅居前。而水泥板块昨日出现小幅回调,涨幅略弱于大盘。

  南方基金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对本报记者表示,市场还是在经济与政策之间博弈。“随着经济和通胀的回落,政策放松的预期逐步升温,经济与政策的博弈将会是短期内主导市场的重要因素。”杨德龙指出。大摩投资认为,从近期管理层刺激政策来看,家电、汽车补贴,基建投资项目审批加快等政策在刺激消费、拉动投资等方面同时出手,使得市场对于政府救市充满信心。

  突破2400点概率大

  面对两天的放量走强,有股民担心急涨之后可能会出现回调。不过,数据显示,市场资金已经流向券商、房地产以及煤炭等指标板块。因此,如果成交量能维持千亿级级别,大盘冲破2400点的概念较大。

  广发证券认为,消息面整体偏暖,市场信心提升,个股轮番反弹的格局已经展开。尤其是券商、保险板块的回升对人气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资金流向再度涌入资源类板块,显示市场信心在进一步恢复中。

  Wind资讯显示,昨日A股各大行业净流入达到46.33亿元,分行业看,资金流入最多的为制造业,为20.58亿元,金融券商以及保险流入13.29亿元,另外,煤炭股、房地产和建筑业板块净流入均超过2亿元。

  目前股市安全系数较高

  “券商和资源股可以看作是A股的指标板块,资金流入也意味着机构做多的愿望较大。”华泰联合证券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因此,他认为,目前无论从政策基本面还是技术看,大盘安全系数都比较高。

  不过,广发证券表示,如果要上突必须要有量能的配合,两市单日成交额合计应该超过2200亿元当量级,则大盘才有可能上突。低于2200亿元,则大盘维持区间震荡走势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投资者注意把握买卖节奏,逢低吸纳蓄势较好的潜力品种。杨德龙指出,中期来看,考虑市场估值处于低位,政策放松将逐步带动经济从底部回升,如果政策刺激计划能兑现,市场可能迎来又一波反弹。

  大盘面临2400点关口压力

  周二上证指数延续了上一交易日的强势反弹继续高歌猛进,终盘以中阳线报收,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大。

  从大盘的走势上看,上证指数短线强势反弹,仅用了两个交易日就上涨了约3.5%以上,指数的短线反弹消耗了较大的做多能量,大盘如果没有外力支持,继续向上的可能性非常小。

  另外,盘口显示,上海市场盘中总委买量与总委卖量在指数运行到当日高点附近时出现了665万手比465万手的情况。这种盘口特征明确地告诉我们,多空双方已经出现了分歧,短线做多能量会因为消化上方的平仓盘而大幅减弱。  文/表 记者张忠安

  指数短线上涨消耗较大

  从大盘的技术形态上看,上证指数周一探底到2309点后的快速反弹直接突破了5日、10日等多条中短期均线,表面上看,大盘有明显的走强迹象。

  笔者认为,即使大盘继续上行,上方的空间也不会很大。按目前的日K形态判断,上证指数在2330点到2410点区域调整的可能性最大。即使有外力作用,上证指数也很难突破2453点到2478点一线的强压力位。另外,按时间通道理论测算,上证指数在本周五前后会出现一个级别较小的技术性点位,如果该点位在2400点上方,大盘就会短线回调确认下方的支撑。

  操作上,笔者认为上证指数短线上涨消耗较大,有震荡调整的要求。

  因此,投资者可以考虑在震荡中参与成本操作,等待新的买入机会出现。

  (湘财证券 祁大鹏)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