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股市场必须“救”“治”并用

2012年11月29日 15:3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A股市场正陷入极度危情之中,有人甚至借美国“财政悬崖”之说,称其“股市悬崖”。危情不仅仅在于沪指前日跌破了2000点的重要心理关口,继续在低位垂直跌落,更在于投资者信心尽失———“不玩了”,纷纷逃离股市。

  最新的权威数据显示,A股交易账户占比目前已降至4%以下,持有股票的账户比例则不足34%,均创出2008年初以来的最低。这意味着当下的A股市场,绝大多数股民或套牢或亏光或断臂逃生,只有“一小撮”仍在孤独坚守。

  A股“沦落”到这般境地,表面看是人气极度涣散,实质则是忽视市场信用建设的恶果。股市虽为融资渠道,但本质仍是投资市场,须以投资人获得回报为根基。但是,从最初的设立动机,到其后的制度建设,无论监管层,还是融资各方,大多都只谋如何将股票发出去,上市,至于投资者的回报却少有人顾及,更无相应制度的保障。于是便形成如此怪象:A股连续数年融资额雄冠全球,年年有大批股票高溢价发行,但总市值却较2007年缩水6成。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算过账,A股20年的毛回报率不足2%,不仅低于银行储蓄回报,且远低于20年的通胀率(4%)。由此,他说股市“对不起老百姓”。近日的网络调查显示,目前超9成股民亏损累累。全球融资能力最强,而二级市场的回报最差,A股就是这样的“怪胎”。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和信用。而一个只顾圈钱融资却不讲投资回报的市场,又有何公平与信用?因此,现今的A股市场,与其说是遭遇信心危机,毋宁说是在品尝信用危机的苦果。这就难怪尽管高层不断喊话,称估值低,投资价值显现,而且陆续推出利好,力图唤回人气,但人们就是不买账了。

  信用危机造成的市场主体信心丧失殆尽,令A股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对于当下股市是“救”,还是要“治”,各方意见分歧较大。深陷套牢之苦的大多数散户期盼着重磅利好救市,而一些专家则认为A股是冰冻三尺,急需剔除制度顽疾,先“治”市,方为治本之策。舆论的分歧,无疑也影响着高层决策。

  由于多方面原因,A股至今仍是中小投资者占主导地位(高达9成)的畸形市场,极度低迷的市况已令投资主体面临“玩不下去”的危险,多年熊市并非寻常意义的“风险”,而变为对广大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财产剥夺。因此,无论从“对得起百姓”角度,还是保持市场自身的良性运转,救市都是当务之急,不容推脱。即便高度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当面临经济或金融危机,政府出手维护股市稳定都是惯常做法,无人会说三道四。

  需要强调的是,当下A股的非理性下跌和信心崩溃,并非市场的自然选择,炒股成为“高危”职业也绝非正常现象。可以说,正是股市制度缺陷及无视市场规律造成了市场失灵,在此语境下,偏执于“市场调节”无疑死路一条。A股确实存在着诸多弊病,需要“治”,需要“扶正祛邪”,这也是长远之计,但眼下最迫切的则是,应尽快恢复市场信心,把市场“救”活,令其走上良性轨道。若放任股市继续滑向深渊,只会带来更严重的恶果。由此而论,A股市场必须“救”与“治”并重,在救活的同时,强化制度纠偏及市场的自身建设。(□阅 尽 作者系本报首席评论员)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