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借壳优质资产集中于新经济领域

2013年05月10日 13: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近期市场资金对并购重组概念关注度颇高,产业转型、政策引导等多方因素促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日益活跃。深圳好望角投资总监刘国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推动并购重组新一轮浪潮形成的市场氛围愈加明显,未上市而又想转道借壳的优质资产主要集中在一批新经济领域,跨境并购后的企业融合也有望进入新的阶段,一批优质资产的产业链整合及商业模式转型的并购重组活动将值得市场关注。

  并购重组或成常态

  中国证券报:近期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日益活跃,您认为其中的驱动因素何在?

  刘国宏: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各个行业都出现了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上市公司不得不谋求新的产业定位和盈利模式,通过并购重组平台或注入资产来完成主营业务的转型,成为一种趋势。同时,资本市场新老划断、解决大小股东流通股问题,也为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营造了一个相应好的环境。

  目前政府推动产业整合与转型的力度空前,特别是对新兴经济领域的产业链整合给予高度支持,为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提供了方向。从监管角度看,引导并购重组的法规日趋完善,重组行为和过程日趋规范透明。

  此外,资本市场自身发展的瓶颈以及由此形成的IPO堰塞湖问题,导致PE机构退出渠道并不通畅,无法完成资本市场良好的融资循环;而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入资本市场,则有利于PE机构退出渠道问题的解决。

  中国证券报:目前未上市而又想转道借壳的优质资产,都集中在哪些类型的企业中?

  刘国宏:我认为主要集中在一批新经济领域,比如新能源、新农业、新商业模式等在关键领域有重大突破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型成长企业,对借壳重组的需求相对较为迫切。因为这部分企业需要与市场抢跑,如果解决不了融资问题,就容易被同行超越甚至被市场淘汰。

  另外,今年成批量亏损的企业越来越多,它们需要通过寻找大股东资产注入,来扭转亏损或者完成现有主营业务的整合。房地产企业壳资源转让,也值得关注。受房地产调控及相关政策约束,房地产企业曾经收购的上市公司壳资源不得不再度出让进行新的重组。

  区别三类重组机会

  中国证券报:目前并购重组市场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刘国宏:并购重组往往会造成股价异常波动,而现有并购重组法律法规很多方面还与健康资本市场要求有一定距离。从投资者公平对待角度而言,打击内幕操纵应该更严厉。同时,应该完善投资者教育,要引导中小投资者对并购重组题材进行识别评判,并加强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过,打击不规范并购重组行为不能矫枉过正,管理层需要对并购重组的市场活动实现真正系统性监管,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未来双向的跨境并购将会日益活跃,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能否让中国企业真正吸收国际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并起到示范效应,有很多需要兼容的地方。兼并后的中外融合,未来在资本市场将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使外资能够真正进入中国市场体系,优化资源整合以达到上市公司的高效成长。

  中国证券报:从投资者角度看,如何把握目前活跃的并购市场题材的投资机会?

  刘国宏:这方面的投资机会把握应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们建议投资者对重组题材要区别对待,谨慎参与。

  把握强强联合或者强者收购弱者的并购重组机会。目前资本市场相对优秀、业绩与行业地位不差的企业间并购,市场风险相对较小,重组后的成长性也比较可观,能够给市场带来明朗预期。

  可以关注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机会。比如大型央企掌握的上市公司壳资源,在主营业务方面表现尚可,大股东资产注入后也会带来较好的预期。

  还存在一种火中取栗的企业类型,即ST公司的并购重组。针对ST股票,建议投资者要甄别上市公司重组的时间、预期、可行度和难易度,至少要明确此类企业在重组之前是否存在大量的债务纠纷和司法纠纷。□本报记者 张莉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