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券商资管十字路口:憧憬公募 难舍集合

2013年06月05日 10:52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6月1日起正式实施,打响了资管公募市场群雄逐鹿的发令枪,公募市场各路诸侯混战不可避免。对于券商而言,停发大集合产品,开闸公募基金产品,利弊得失如何计算?券商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还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券商资管如何接过公募基金这根接力棒?请看本期《证券业》周刊深度调查。

  6月3日是证券公司可以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首个工作日。记者了解到,多家大型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或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材料已经准备就绪,近日即可向监管层申报。多数券商表示,今后的资管业务将兼顾公募和小集合,大力发展投融资业务。而部分无法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券商将会专注于小集合和定向资管。

  几家欢喜几家愁

  大集合停发,对券商来说,几家欢喜几家愁。

  停发大集合产品对于部分还未达到开展公募基金业务要求的中小券商来说,是致命的。一些中小券商表示:“未来将专注于小集合和定向资管。”事实上,即使是一些大券商对于大集合的停发也有“烦恼”。为了满足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要求,公司的运营架构需要进行很大调整。而对于本身就拥有基金公司的券商来说,需要处理的事情就更加麻烦。

  不过,总体来说,多数券商尤其是集合理财规模排名较为靠前的券商,他们对于开展公募业务很有信心,同时也做了充分准备。据悉,中信证券资管组建了由产品研发、市场、风控、合规、清算等多个部门共20多人组成的公募业务申请执行团队。截至5月30日,中信资管代表中信证券向中国基金业协会申请并取得了其会员资格,申请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相关材料均已准备完毕。除此之外,光大证券、东北证券、海通证券等多家券商的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申报材料已经准备完毕,将尽快向监管层申报。

  一家集合理财规模接近百亿元的证券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考虑积极申请公募基金资格,随着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格,资管业务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公司今后将兼顾公募和小集合,大力发展投融资业务。”另外,还有一些大型券商,他们的资管规模在去年急速膨胀,对于开展公募业务,也表现得很自信。一家上市券商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自2011年初以来的这两年多时间内,公司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和运行模式一直在按照公募基金的方向搭建平台;公募基金应有的岗位:投资管理、研究、营销策划、渠道、客户服务、产品设计以及后台风险控制部门的岗位都有配备,应当说,以目前的团队应对公募业务,是准备充分的,也是完全胜任的。”

  而券商从资管转做公募,不仅是人员配置、公司运营模式需要调整,产品的信息披露等各方面都需要有所改变,公募基金产品的相关风控和合规的要求比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更加严格。上述人士表示:“这些并没有实际上的、技术性上的难度,通过组织后台人员去学习公募集金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并没有太大的难题。”

  券商资管的新机遇

  一家中型券商相关人士表示,券商资管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对行业来说具有积极影响。他表示:“券商资管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壮大了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丰富了产品类型和投资人的投资选择。目前的80家基金管理公司从投资管理模式和产品类型来说,都相对单一,同质化非常强,这种竞争业态既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满足投资人需求。券商加入公募基金队伍,不但将使公募基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也可以凭借资产管理为投资人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

  另外,他表示,券商资管开展公募基金业务也满足了资管客户

  尤其是原有的大集合客户理财的迫切需求。《基金法》的实施,使券商大集合因其人数“超标”而落入了公募基金范畴,但大量中小投资者仍然对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有一定的投资需求,并且这些投资者对券商资管十年历史沉淀的管理能力、团队和品牌信任有加,券商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有利于满足这一批投资人的需求。

  对于券商本身来说,开展公募基金业务也是“机遇”。公募基金业务可以丰富券商资管产品线,为券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券商资管也可以发行ETF、LOF等基金产品。另外,降低了客户门槛,拓宽了券商资管客源。券商有了公募基金资格后,1000元的客户也可以购买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产品,券商资管可以面对更为广泛的客户。  ■本报见习记者 李 文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