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融资“钉子户”筹码松动 两融或进行双向“去杠杆”

2013年06月27日 14: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本周的巨幅波动,明显令两融投资者的预期陷入混乱状态,比较明显的体现就是,此前最为淡定的融资“钉子户”,即融资余额持续居于前列的股票,近两个交易日大多出现了融资净偿还。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市场预期不够明朗,加之融券难度较大等因素作用,短期两融市场或以融资钉子户的“妥协”为契机,展开一轮多空双向的去杠杆活动。

  融资“钉子户”筹码松动

  融资比例远大于融券比例,导致沪深融资融券市场持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不管市场强弱,也不管股价涨跌,一些个股的融资余额始终居高不下。这些个股被投资者戏称为融资“钉子户”,参与其中的融资资金也因为无视涨跌的淡定心态而被津津乐道。

  但是,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市场的剧烈波动,开始令“钉子户”们不再那么淡定了。统计显示,除了广汇能源,沪深两融标的融资余额居于前15位的股票,在6月24日-6月25日之间基本都出现了融资净偿还的现象。这表明,两融市场中最坚定的那部分做多资金,近期出现了筹码松动的迹象。

  在“钉子户”筹码松动的背后,则是融资融券市场整体规模的显著下行。从6月21日开始,沪深股市融资融券余额呈现持续下行的走势,而在6月24日和6月25日,下行速度明显加快。统计显示,6月25日两融余额为2245.23亿元,较6月20日的2333.72亿元下降了近4%,这在今年融资融券规模井喷式增长的背景下,显得很不寻常。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两融余额的下行并不是由融资下降单方面引起的。实际上,融资在两融中占据绝对大的比例,因此在整体市场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融资余额减少势必会引发两融余额整体的下降。但令人费解的是,融券余额在市场调整背景下同样在近期出现了明显下行。统计显示,6月25日沪深融券余额为25.49亿元,较6月20日的30.94亿元下降了17.61%,其降幅甚至远远大于融资余额的降幅。

  融资钉子户筹码松动以及融资融券余额的双向下降,表明在近期市场剧烈波动中,两融市场投资者不再像以往那样激进操作,而是很可能在进行明显的双向“去杠杆”。

  两融或进行双向“去杠杆”

  两融市场出现双向去杠杆的迹象,也令投资者感到迷惑。一方面,经过大幅下跌后,以短线投机为重要特征的两融投资者理应重视这一绝好的抄底机会,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沪深股市大幅触底反弹的6月25日,融资余额仍然出现了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融券资金同样表现反常,在近期市场向下趋势明显的背景下,融券余额自6月18日起就出现了持续的下降。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两融规模近期的反常走向可以通过融资与融券两类投资者的不同境遇来解释。

  对于融资投资者来说,现阶段抄底的风险其实很大。宏观经济低迷加上流动性紧张,令市场陷入“戴维斯双杀”的困境,而且导致当前市场大幅调整的两大推手目前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善——经济低迷自不必说,而近期央行关于流动性的表态,也更类似于安抚短期恐慌情绪,其在金融领域去杠杆的脚步仍然看似非常坚定。也正是由于中短期市场环境仍然偏向悲观,导致投资者不敢轻易在加杠杆的情况下短线抄底。

  在不敢抄底超跌股的同时,投资者对强势股同样望而生畏。毕竟以往经验显示,在市场估值中枢系统性下移之后,强势股补跌随时可能发生,在两融市场更可能因为融资偿还而放大这种补跌效应,这可能也是近期融资“钉子户”们不再淡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融券投资者来说,市场的整体弱势其实提供了较多的做空机会,但当前两融市场的结构特点却使得融券投资者同样不敢放手做空。从融券具体操作看,目前看似更加危险的中小盘股票普遍存在券量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券量供给充足的基本都是银行等大盘蓝筹股,但在银行等权重股已经出现明显下跌的背景下继续加杠杆卖空,显然并不明智,毕竟此类股票当前的估值已经非常低,而其短期业绩又相对更加有保障。在这种局面下,融券投资者不仅难以利用市场低迷加杠杆做空,反而会在跌幅较大后选择偿还此前对于蓝筹股的融券。

  由此可见,当前两融市场中,融资和融券投资者都面临着操作瓶颈,导致融资偿还和融券偿还的动力同时存在,而在上述瓶颈有效缓解前,预计两融市场很可能进入阶段性的双向去杠杆过程。  □本报记者 龙跃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