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石基信息收购或存内幕交易:被收购方高管精准买入

2013年07月24日 13:39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7月22日晚间,石基信息(002153.SZ)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的《收购报告书》,以2.38亿元的价格收购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器件)55%的股权。有分析师表示,以中电器件的盈利预测计算,这是一笔很合算的交易。

  然而,报告书中披露,就在石基信息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前10多天,中电器件副总经理孙国伟及副总经理张智勇的兄弟张会永,在石基信息停牌重组前夕大举买入石基信息股票,引起了媒体和投资者的质疑。

  对此,武汉大学民商法博士生导师孟勤国教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停牌前10多天精准买入,最起码有内幕交易的嫌疑。他呼吁监管机构认真调查。

  2.38亿元入主中电器件

  近日,连续大幅上涨的石基信息成为市场上的“明星股”。自7月10日启动以来,10个交易日石基信息股价已经累计上涨超过50%,从7月9日的收盘价20.11元/股上涨到最高的32.66元/股。

  7月22日晚间,石基信息发布的《收购报告书》显示,公司以约2.38亿元的价格顺利购买了鹏博实业集团(以下简称,鹏博实业)、中国电子器件工会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会委员会)合计持有的中电器件55%股权。这一价格与4月份石基信息披露的重组预案中协商价格一致,中电器件的评估值也与重组预案中的预评估值基本一致。

  评估报告显示,以2013年3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中电器件经审计净资产为26,442.95万元,资产法评估净资产为59,726.91万元,净资产增值33,283.96万元,增值率125.87%;采用收益法评估的结果为58,128.41万元,增值31,685.46万元,增值率119.83%,最终以资产法评估为准。

  而石基信息的收购价比评估值还有所折价,向鹏博实业购买标的公司45%股权的交易价格为1.8亿元,较评估值折价33.03%,向工会委员会购买标的公司10%股权的交易价格为5,763.00万元,较评估值折价3.51%。

  一位北京的分析师表示,根据中电器件的评估报告和盈利预测计算,石基信息此次收购价格比较理想。石基信息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能以此价格拿下中电器件的股权我们也很满意,中电器件盈利能力不错,而且是在增长的;而购买鹏博实业持有股权折价较高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虽然购买鹏博实业持有股权折价较高,但是相比鹏博实业2008年以8,731.7万元的入股成本已增值9,268.3万元,投资增值幅度高达106.14%,鹏博实业已实现投资收益翻倍。

  对方高管及亲属“精准”买入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报告书》同时还披露了中电器件副总经理孙国伟及副总经理张智勇的兄弟张会永,在石基信息停牌重组前夕大举买入石基信息股票。

  2012年12月25日,中电器件副总经理孙国伟买入石基信息1.54万股;2012年12月21日、24日、25日,张会永连续3个交易日分别买入石基信息2.42万股、7600股、4000股。按石基信息去年底的股价21.5元/股估算,孙国伟、张会永此番买入的股票花费分别为33.11万元、76.97万元。

  对此,孙国伟声明称,其长期投资股票市场,对石基信息持续关注,买入时该股处于历史低点,基于个人判断买入,未利用内幕信息购买股票。张会永则称,自己是通过查询石基信息二级市场股票交易情况自行判断买入该股的。

  然而,如此解释未能打消投资者关于上述2人是否涉嫌内幕交易的质疑,在孙国伟、张会永二人买入石基信息10余日后,石基信息便宣布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宜。作为重组标的的高管及高管亲属,孙国伟、张会永在“敏感时期”对石基信息的买入显得颇为蹊跷。

  也有媒体质疑,上述2人都声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入了石基信息的股票,而A股市场2000多只股票为什么选中的偏偏是业绩同比增幅很小的石基信息,且买入时间点如此“敏感”。此外,孙国伟声称其一直关注石基信息,但其并未披露此前是否交易过石基信息,而这是判断其是否“一直关注”的一个重要依据。

  对此,上述石基信息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确实认真核查过停牌前是否有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股票的情况,此二人并非中电器件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也没有参与转让重组方面的工作,上述2人已经对此事做出了声明。

  但武汉大学民商法博士生导师孟勤国教授却认为,在停牌前10多天精准买入,最起码有内幕交易的嫌疑。虽然上述2人不是标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但是他们属于高管,这也是一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呼吁监管机构认真调查。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