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监管再造 资本市场需要强有力的“治市”机构

2013年08月05日 12: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在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由大到强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要不断思索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尽快完成功能职责再造。中国证券报认为,未来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资本市场需要的不再是“造市”和“救市”的监管机构,而是强有力的“治市”机构。监管者应致力于推动专业的立法、铁腕的执法和公正的司法得以实现,还市场一片“净土”。

  二十多年来,一个不断壮大的资本市场被“建造”起来,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逐步增强。监管部门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创造能力:创造了市场机构、交易场所,创造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确定“三公”原则,引导市场从无到有建立起来。

  目前,中国已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资本市场肩负的职责升级,未来证券监管部门应该逐步从“创造”走向“治理”,简政放权,退出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和过度监管,去行政化,加法治化。

  重“治市”,就要强化法制地位,首先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当前重点是要抓紧修订《证券法》,并以《期货条例》为基础,加快制定我国期货市场基本法。要进一步细化违法行为认定标准,提高处罚标准。据了解,目前证监会成立修法领导小组,并专门组织成立证券法修改工作小组着手开展相关工作,目前正在汇总梳理近几年各方有关的修法建议、意见。

  其次要铁腕执法。监管执法是资本市场发展基石,应用重典,出重拳,从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到基金公司,针对资本市场各类主体,全方位加强监管及处罚力度。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在查处万福生科案等重大案件时监管措施加码,多项处罚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但证监会统计显示,目前资本市场的法规规则超过1200件,问责条款达到200多个,其中无论是刑事责任还是行政、经济责任,没有启用过的条款超过2/3,执法力度有待加强。而参考成熟市场经验亦不难发现,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必然伴生着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目前针对造假上市、内幕交易等资本市场痼疾,投资者诟病不断,比照香港洪良国际等国际市场上典型的处罚案例,市场呼吁更严厉的铁腕治市。

  重“治市”,就要轻审批、重治理。首要是简化审批审核,降低准入门槛,逐步实现IPO注册制。大量的审核审批事项与资本市场的市场本质相违背,容易产生权力寻租,滋生腐败,更容易扭曲价格信号,产生资源错配。因此,对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地放。在国务院已经明确“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之时,资本市场监管轻审批的思路已日渐明晰。

  近年来,针对并购、基金、公司债、再融资等业务的审核已经逐步简化,如基金审核已经改为通道制,常规产品审核将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但市场呼吁已久的IPO审核备案制依然未能实施,QFII审核、并购等业务仍有进一步简化审核流程的空间。

  重“治市”,就要加强监管流程再造。证监会主席肖钢最近撰文指出,将“主营业务”从审核审批向监管执法转型,将“运营重心”从事前把关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这一表态传递出监管理念变化的信号,未来将加强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事后监管。相应地,监管流程也要重点细化事中、事后的监督、监察和处罚工作安排和设计,监管各个环节的力量配备也将与之相适应发生变化。

  重“治市”,还要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强化投资者保护和教育。一方面普及法制知识,提升包括证券从业人员在内的各个市场主体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新投资者保护方式,依法合法对投资者的损失作出补偿。

  对市场而言,监管重心的“后移”意味着监管门槛降低,未来企业在审批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金钱乃至潜性成本亦越来越低,将有利于有效盘活市场活力。而执法力度加强将大为增加违规成本,让守规的机构真正受益,最终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监管层最近已经传递出监管理念变化的信号。可以预期,证监会将继续简化行政审批,将更大的精力和力气用于事后监管执法。事实上,近年尤其是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加强了对市场的全方位监管:对于上市公司,最近两个多月里,证监会及派出机构处罚上市公司及高管案例达数十例;投行业更是迎来史上最严厉的处罚,多家机构被立案调查的局面前所未有;就基金业而言,针对债市违规及老鼠仓打击力度之大,效率之高,让行业备感压力,如近期通报的博时马乐案,监管部门快速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对行业震慑极大。而这仅仅是监管思路转变的开始。

  资本与逐利本性相伴生,资本市场需要强有力的“治市”机构,期待监管者还市场一片“净土”。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