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市公司理财与“钱紧”没关系?

2013年08月05日 14:14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6月份“钱荒”时,一天时间仅中小板就有10余家公司发布理财公告。有意思的是,面对记者的采访,当时上市公司却几乎众口一词地称,参与理财,跟“钱荒”没有关系,是早就有计划的行为。

  这种有计划的、数量颇多的理财行为就那么碰巧,集体出现在“钱荒”发生的日子。事后来看,目前钱荒稍缓,再去翻翻上市公司的公告则发现,理财公告已经很少出现,有时候甚至一周也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发布理财公告。

  记者采访上市公司的时候,这些公司从单个上市公司过往的投资计划、资金安排去解释参与理财产品纯属计划内,似乎合情合理。但是把上市公司当成一个群体去看,理财热情与“钱荒”如果精准挂钩,就难说都是计划中的了。

  从数字上看,6月份“钱荒”发生时,上市公司理财热情明显大幅激增。若从上市公司为了谋求钱荒时的高额收益角度去解释,这也是合情合理。但奇怪的是,接受采访的上市公司都不愿意这么说,而是大多表示,理财是早就计划好的,现在收益高了,只是顺带的。

  上市公司似乎不愿意对外界说,公司是被银行“抓壮丁”来填补银行资金窟窿的,更愿意说这是公司主动性的、计划内的资金安排。这种差别看起来很小,但对于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而言,却体现出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有股民这样评价上市公司参与理财:“如果拿钱去参与理财产品,我也会,我给上市公司钱,是让你去投资的。”这一说法,很直白地表达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资金利用效率的要求。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要参与理财产品,其实也可以找到合适的理由。即,公司在保证了公司正常运转,保证了重大项目投资需求的情况下,如果偶尔有闲钱,则拿去提高资金效率。

  这种情况下,可以很清晰看到上市公司的高管是非常负责任的,他们不仅兢兢业业地安排好了重大项目的建设资金,就连公司账面上剩下的零散资金,也不忘记对股民朋友负责,马上去找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帮股民找一条最高效的理财途径。

  现实中,大部分上市公司可能不是这么高效的,一方面是超募资金实在太多了,多得不好意思,收了还真不知道怎么花,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确实不好,没有投资的好路子。

  在中国,有个抹不掉的现实是,很多企业的公司治理并不完善,而上市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掺杂着人情、个人利益、甚至政府干预。以前上市公司要破产了,银行出来帮忙,现在银行有难了,上市公司也得出份力。这里面,显然会出现有损上市公司资金效率的问题。

  现实归现实,上市公司当然知道,股民可不希望他们是一群拿股民的钱,去感情用事的家伙。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会告诉投资者,公司对每一分钱的使用,都是有长远计划、精打细算的;所以,他们不会因为“钱荒”来了,利息涨了点,就突然动用上亿的钱去理财,更不会成为银行公关的对象。  证券时报记者 颜金成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