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乳业股大涨狂欢得太早

2013年08月06日 09:4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刘映花

  国内的乳业巨头们还是别被资本的追捧冲昏了头脑。要成为“恒天然危机”的受益者,还要翻过几座大山。

  “看,不光中国乳业不靠谱,新西兰的也一样。”这两天,这不知成为多少人心中的OS(心中独白)。

  受肉毒杆菌风波影响,恒天然基金股价昨日早盘重挫8.7%,新西兰元对多数交易货币下跌1.5%。

  另一边,国内乳业公司却是一番扬眉吐气。昨天,在资本市场,三元、伊利、皇氏乳业等股票集体领涨食品饮料板块,只有一家国内乳业公司股价可疑下跌,因此被群众猜测是未公布名称的第四家进口商。

  资本见风转舵,借机创造了一场狂欢。但是,对于中国的消费者,实在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在三聚氰胺丑闻爆发的5年后,我们还在纠结着同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喝上放心奶?”而且答案似乎越来越模糊。

  所以,国内的乳业巨头们还是别被资本的追捧冲昏了头脑。要成为“恒天然危机”的受益者,还要翻过几座大山。

  首先,种种迹象表明,肉毒杆菌导致的进口限制可能只是暂时的。新西兰乳品产业追溯制度又一次发挥了作用。查证受污产品后,恒天然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了产品的来路、污染源以及产品批次的去向,为尽早“清理”市场提供了基础。有媒体报道,新西兰贸易部长也表示,如有必要,会赶赴中国驰援。中新两国官方表现出的高度合作态度不断提醒外界,这不是一起贸易摩擦。

  其次,恒天然与中国乳业很多企业是上下游关系,而非直接竞争者。中国进口的奶粉原料中,七成来自新西兰,恒天然是遥遥领先的最大供应商。事实上,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奶源仍然是中国乳品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自有奶源成本太高,企业负担不起,治好“进口依赖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最后,肉毒杆菌让进口奶制品走下了“神坛”,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洋品牌。但是,这并不必然导致国内乳业公司的形象看上去更高大一些,消费者只会继续寻找安全优质的产品,而不会在意“谁比谁更差”。

  在食品安全领域,任何一点事故都是“灾难”,消费者的信任更是比黄金还难求。恒天然的困境带给国内乳业的,应该是忧虑而非欢乐。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更加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