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威胁论”一语成谶 大商股份中报疑点重重

2013年08月28日 08:0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国证券报“公司能见度”栏目8月27日刊发的《大商股份吉林新玛特疑似做局》报道,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实际上,吉林新玛特信息不实仅是大商股份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大商股份刚刚披露的半年报业绩亦是疑点重重。

  上半年,大商股份增收不增利,净利润同比下降5.37%,但是向关联方购买商品的交易金额却同比增加31.57倍。肥了关联方、瘦了业绩的现象背后是层层迷雾:大商股份营业收入数据与官网信息背道而驰;在最新年报提出压缩费用,且门店数量未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工资性费用同比激增1.6亿元。基金、险资等投资机构纷纷用脚投票,不惜低位减仓。

  “威胁论”吓坏机构

  大商股份让人感到失望的半年报,恰好坐实了两个月前董事长牛钢的“威胁论”。

  3个月前,大商股份推出了一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向其管理层控股的大商集团和大商管理增发股份并购买资产。6月底,中国证券报记者曾亲赴公司临时股东大会现场。在计票过程中,大商股份董事长牛钢主动与股东们进行了当面沟通,撂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旦资产注入计划被否,对大商股份不利,尤其对大商股份的中小投资者不利,无论长期、短期都会受到影响。”当时,牛钢颇有些“威胁”意味的话语并没有产生效果,重组方案最终遭到股东否决。

  然而,两个月之后,大商股份交出了一份业绩下滑的半年报,牛钢一语成谶。大商股份上半年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175.68亿元,同比增长8.67%;实现净利润6.97亿元,同比下降5.37%。

  面对“长期、短期都受影响”的警告,机构投资者选择了撤退。半年报显示,与3月末持股数相比,博时精选、富国天惠精选及“太平洋人寿-分红-个人分红”三机构产品分别减持大商股份287.43万股、434.19万股和256.66万股。

  此外,券商研究机构也敏感地下调了大商股份业绩预测。6月份,6家券商先后发布研究报告,预测大商股份2013年净利润介于11.02亿元—14.89亿元之间。在得知重组方案被否之后,群益证券迅速发布报告,将大商股份2013年净利润预测调减至9.96亿元。而该机构半个月前的预测值是最高的14.89亿元,下调幅度高达33%。

  市场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大商股份销售净利润率远低于商业百货业同行业水平,利润数据也低于市场预期。由于与大商集团、大商管理存在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管理团队也有交叉,因此财务数据人为调节空间很大。

  肥了关联方 瘦了营收数据

  大商股份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只有8.67%,但是期间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交易金额为1.7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1.57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交易金额1.49亿元,同比增长18%。在与关联方大肆交易的同时,大商股份盈利数据明显倒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官方信息和往年财报分析,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数据存在诸多疑点。

  6月份,大商股份官网曾发布信息,9家店提前1个月完成半年销售任务。这9家店分别是大连二百大楼、大连千盛百货、西安新玛特、佳木斯百货大楼、许昌新玛特鸿宝店、大庆百货大楼、哈尔滨新一百、沈阳千盛百货、大庆让胡路商场。

  尽管上述门店的半年销售目标是多少不得而知,不过,以提前1个月完成任务来衡量,营业收入将会同比取得较大增幅。然而,大商股份的半年报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以大庆百货大楼、大庆让胡路商场所在的大庆地区为例,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79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94%,在所有地区中几乎垫底。

  而在2012年,其营收数据不实的情况更加突出。大商股份官网披露,2012年上半年,抚顺地区集团完成销售全年计划的50.68%,同比增长31.89%,销售呈现持续较高增长。但是,大商股份2012年半年报却显示,抚顺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2.66亿元,同比竟然下滑了3.59%,增幅在所有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二。

  明明在官网公开表扬的经营突出地区,最后体现在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却反而垫底或倒数,这形成了大商股份经常出现的反常现象。市场人士指出,之所以造成营收数据与官网宣传不符,主要是由于大商集团、大商股份、大商管理在经营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

  尽管早在2010年,大商股份就发布公告,经过工商变更,将原名称“大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的“集团”去掉。不过,如今登录其官网,仍然可以看到显眼的“大商集团”字样。在披露的大商各店名单中,既有大商股份的40家百货企业,也有大商集团、大商管理旗下的门店。虽然,从法律关系上,大商集团并不具备大商股份实际控制人的资格,但是却丝毫不妨碍其行使统一的经营指挥权。“全国200店启动全运月活动”、“全国200店启动年中庆”、“大商集团千亿答谢会”……一系列活动显示,对于零售企业至关重要的促销主导权,一次次旁落大商集团。

  市场人士分析,大商集团对于营销渠道的垄断,导致大商股份不得不通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方式来实现部分门店的经营诉求。管理层控股的大商集团和大商管理,一方面在重组方案中提出希望“消除潜在同业竞争,减少相互之间的关联交易”,另一方面却通过经营层面的运作让关联交易的“雪球”不断膨胀。

  工资性费用激增很异常

  在半年报中,大商股份披露,因人工、租金成本上升以及开发新店费用增加,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略有下滑。销售费用明细也印证了上述说法,其中,工资性费用(此前年度分列为工资福利费、劳务费)支出9.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6亿元。

  考虑到2012年以来,大商股份门店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1.6亿元的工资性费用增长存在明显异常。

  今年上半年,大商股份共有两家门店开业,分别为:吉林新玛特和大商超市(铁岭银州店)。同时,大商股份关闭了分支机构松原千盛门店,济南儒商百货也不再纳入合并范围。两增两减,大商股份的门店规模没有实质增加,且从营业收入同比增加8.67%来看,也不存在大规模促销导致劳务费迅速增多的可能。

  分析人士称,往年财务报告也可以证明2013年半年报工资性费用激增存在异常。2012年半年报,大商股份销售费用8.16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工资福利费、劳务费合计支出7.06亿元,同比仅增加4305.39万元;2012年年报,大商股份销售费用16.83亿元,同比下降7.43%。其中,工资福利费、劳务费合计支出13.55亿元,同比增加5699.60万元。

  事实上,以大商股份当前的经营策略,根本不存在销售费用或工资性费用大幅增加的可能。大商股份2012年年报明确指出,“公司多年来异地扩张,发展速度快,开业新店多,增加了相关的各项费用,这是创业发展的需要。2012年,随着公司前期开发店铺逐渐成熟,公司开始严格压缩各项费用。实施营销费用分类管控制度,按成熟店、成长店、新店分别设置费用比率上限;店铺营销费用使用‘先审批,后支付’,每次支出与效益增长、责任人挂钩。” 仅隔半年,为何风云突变?激增的1.6亿元费用背后,有何玄机?  记者 刘兴龙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