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券商凶猛发债备战创新业务

2013年08月29日 07: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在全行业创新的大背景下,证券公司今年以来密集发债。仅前8个月,券商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证券公司债总规模高达2644亿元之巨,达到2012年全年的4.98倍,其发债凶猛可见一斑。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此举目的在于在创新业务中获取优势地位,进而在未来3至5年的行业激烈竞争格局中生存下去并壮大起来。

    井喷

    前8个月密集发债2644亿

    在行业创新大潮中,中国证券公司对资金极度渴求。最新例证是安信证券近日在上交所成功发行了36亿元的公司债。

    稍早之前,经证监会批准,安信证券公开发行证券公司债券,并拟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和回购。本次债券为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附第3年末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发行利率5.15%,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经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综合评定,公司的主体信用级别和本次债券信用级别均为A A A。

    在这起数额并不巨大的债券发行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该债券是国内首只由非上市券商在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今年3月,招商证券发行了100亿元公司债,开创了券商在交易所发行公司债的先河。此后,广发证券、国元证券、中信证券等一批券商先后进行了公司债发行,但发行人均为上市券商。在业内人士看来,安信证券获准并成功在上交所发行公司债,意味着券商在场内发行公司债的主体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上市券商,而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这也是监管层放宽券商负债融资渠道的又一项举措。

    据了解,目前券商发行的债券主要有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次级债,其中公司债又包括私募发行的证券公司债和场内公开发行的一般公司债两种类型。W IN D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券商(含非上市券商)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证券公司债数量为91只,发行总规模达到2644亿元。而2012年全年,券商债券融资规模仅为531亿元。也就是说,仅今年前8个月,券商的债券融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012年全年的4.98倍,其发债凶猛可见一斑。

    在上述91只债券中,短期融资券73只,发行规模达到1884亿元;公司债14只,发行规模为606亿元;金融债4只,总规模为17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券商正在采取滚动发行的模式。以中信证券为例,这家龙头券商今年前8个月每个月都发行了期限为3个月的短期融资券,总发行规模高达380亿元。除此之外,中信建投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和光大证券也进行了类似的发债举动。

    除了成本相对较低的债券融资外,在股权融资市场,券商也有所举动。W IN 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兴业证券实施了39 .52亿元的定向增发,东吴证券52亿元的定向增发和西南证券43.6亿元的定向增发也分别通过了国资委和股东大会的批准。总的来看,仅今年前8个月,券商就计划通过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实施总规模高达2779亿元的融资,其对资金的渴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市场预计。

    实际上,除了传统的债券及股权融资之外,有些券商还在探索全新的融资方式。例如,券商以融资融券余额的收益权为基础资产,设计成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再出售给银行,券商可以从银行获得资金进而做大业务。

    动向

    上半年两融收入骤增210%

    针对券商密集发债的举动,一位证券行业分析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抛开个别券商的收购计划外,绝大多数券商发债筹集资金主要适用于包括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发展“券商以自有资金开展融资融券、股权质押回购等类贷款业务,对证券公司资本金的消耗非常厉害,这是迫使这些券商密集发债筹集资金的最主要原因。”这位分析师说,以融资融券业务为例,券商融出去的资金,必须等到期才能收回,资本金规模越大,在这类业务上越具有优势。

    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26亿元,其中,仅融 资 融 券 业 务 利 息 净 收 入 就 高 达66 .87亿元。而在2012年同期,112家 证 券 公 司 上 半 年 实 现 营 业 收 入706 .28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净收入21.60亿元。也就是说,2013年上半年,券商的两融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了210%,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3%骤然上升至8.5%,远远超过了其他业务收入增长。

    WIN 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9家上市券商当中已经有17家公布了201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述17家上市券商报告期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6%。从各项业务收入构成来看,上述17家券商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14 .53亿元,同比增长22.54%;实现证券承销业务收入19.54亿元,大幅减少31.14%;实现投资净收益88.93亿元,同比增长60%。可以看到,在传统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靠天吃饭”的特点明显,业务收入增长遭遇瓶颈的时期,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资本中介型的创新业务已经成为了券商的主要收入增长点。

    实际上,在中信证券此前发行的数期公司债的招募说明书中就曾表示,该公司“认识到中国投资银行依赖投资银行及零售经纪的传统业务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其发行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融资融券、约定式购回、大宗交易、ET F基金做市等资本中介型业务以及符合监管规定的创新型业务。”

    而在目前已经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券商中,也不约而同的表现出了对于创新业务的重视程度。以海通证券为例,这家券商表示,其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期现套利等创新业务规模均位居行业前列,创新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已经“有效抵御了传统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

    趋势

    证券业集中度将提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证券公司的业务构成中,传统的通道型业务是以手续费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与市场行情紧密相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券商特许经营权的丧失、证券行业进入门槛降低,券商经营面临困境,大多数证券公司着手于转型,致力于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首创证券说,当前已经启动一定时期的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直投以及新三板业务都在有序推进,刚刚启动的约定式购回、质押式回购、托管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在积极铺开,新业务仍尚在初期,今年逐渐开始贡献利润,即将经历飞速发展时期,新业务的低占比、小规模却难掩未来的无限潜力,随着券商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券商收入趋向于多元化,未来创新业务不仅仅是概念所在,还将逐渐演变成为贡献利润的中坚力量。

    W IN 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从两融余额来看,市场份额占据前十的分别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银河证券、国信证券、申银万国和中信建投。尽管同为上市券商,东吴证券、国海证券等区域性券商的市场份额均在1%以下。一位券商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包括两融、约定回购等都对资本金消耗量较大,券商核心指标净资本的规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券商创新业务开展的空间。这也是大券商在这些业务上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一些区域性的中小券商恐怕难逃被兼并的下场。“114家券商,减一半还嫌多。”他说。

    “券商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现有规模可能会被砍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一些大型券商在创新业务上具有的优势可能会进一步的强化其垄断地位,形成整个行业两极分化的格局。他说,由于在资本金实力、创新能力、客户资源以及在风险控制能力上存在的差别,在未来3至5年内,在上述方面具有优势的大型券商将会进一步扩大其垄断地位,一些中小券商甚至可能会难以为继而被兼并。“这是整个行业的趋势,目前券商行业的集中度还是明显不够的。”他说。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