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经济数据靓 亚太股市一片红

2013年09月10日 09:4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8月CPI同比上涨2.6% PPI同比降幅缩窄至1.6%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CPI和PPI数据好于预期,加上优先股试点传闻利好金融板块,沪指久违大涨3.39%,一鼓作气站上2200点。良好的中国经济数据与日本东京获奥运会主办权共同激发亚太市场全线上涨。

  现象

  “金九银十”月饼酒楼生意大幅降温

   中国8月CPI同比上涨2.6%,通胀水平温和可控,下半年物价上升压力虽较上半年增加,但全年预计仍远低于预期目标水准,这也让多数市场人士确信,通胀年内难以令货币政策收紧。

  由于政府倡导节约风,当前的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巨变。正值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送月饼之风被狠狠地刹住。“今年月饼的产销量要下降一半以上。”广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月饼生产商告诉本报记者。在广州的各大商场里,往年热闹非凡的月饼销售也降温了。“以前中秋节还未到,家里光是送来的月饼就达十几盒。今年才收到两三盒。其实送太多月饼真是浪费。”广州的一位公司高管李先生告诉本报记者。

  倡导节约之风还让今年广州不少之前靠请客消费的餐馆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一个月亏20万~30万元。我们这个餐厅总投资两千万元,开业一年多,看样子要亏本四百万元,一个月还要交十几万元的营业税。”广州某餐馆老板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珠江新城走高档路线的某餐馆为求生存也开始卖快餐了。

  “倡导节约之风的另一个作用是让CPI上涨的增速放缓,并把社会真实的消费力激发出来,以实现消费结构的改变,为未来的经济增长打下基础。”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种努力的成果在8月份的宏观数据中可见一斑——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8月CPI同比上涨2.6%,环比则上涨0.5%,同比涨幅回落;PPI同比下降1.6%,比7月份的同比降幅分别收窄0.7个百分点,降幅连续第三个月收窄,实现近半年来的首次环比正增长,显示工业领域通缩缓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跌幅收窄,进一步印证随着稳增长政策而发挥作用,企业信心逐步增强,内需在回暖。

  数据

  消费领域通胀降温 工业领域通缩缓和

  “此前发布的贸易数据以及昨天的物价数据,都印证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判断,这与稳增长的政策也有关,后续政策仍应保持稳定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表示。

  8月CPI同比上涨2.6%,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其中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环比涨幅较大所引起的。8月,主要受天气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其他类商品环比有涨有跌,总体平稳。

  工业领域的通缩也有所缓和。PPI跌幅继续收窄,显示国内需求整体回暖迹象,与近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以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表现也相吻合。

  唐建伟认为,8月“PPI同比降幅收窄、环比由降转升”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经济增长动能明显企稳回升,国内工业生产领域生产、经营趋于改善。从分产品PPI环比细项看,8月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4%、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1%,反映出国家近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综合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国内工业生产领域生产、经营正渐趋改善。

  二是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PPI的明显改善。受近期地缘政治风险所推动,8月国际油价整体明显走高。

  预期

  CPI全年增幅目标

  3.5%或难以突破

  “8月通胀虽然相对7月小幅回落,但不改年内温和上升趋势,目前应不会对货币政策带来影响。”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

  王军则指出,尽管物价涨幅可控,但上涨压力仍需关注。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CPI同比增速低于上月,但事实上通胀势头却在8月份有所上升,其主因是受到食品价格上升的推动。整体来看,中国目前的通胀形势仍然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今年中国的月度通胀率将难以突破3%,全年平均通胀水平大约为2.5%,这也远低于政府3.5%的控制目标。

  专家观点

  货币收紧

  可能性小

  美国美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陆挺昨天表示:“8月份低位增长的CPI和PPI数据对市场是一个正面的信息,说明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还很大,接下来,政府可能进行小规模的财政政策刺激,同时货币政策也不会收紧,但下调利率或是存款准备金率却也是不太可能的。全年CPI的增长可能会超过3%,但超过3.5%的几率是很小的。尤其是今年下半年CPI的增长不会超过3.5%。”

  刘利刚称,从货币政策端来看,目前的市况显示,商业银行仍然不愿意拆出长期头寸,同时国债收益率也仍然在不断上升。如果商业银行持续“去杠杆”,加上相对较紧的货币政策持续以及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中国可能在明年面临一定程度的通缩风险。

  股市表现

  金融股爆发 A股飙3.39%

  名词解释

  优先股:相对于普通股而言,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没有选举及被选举权,没有参与权,但是能稳定分红的股份。

  本报讯(文/表 记者张忠安)A股昨日经历久违的大涨,上证指数涨幅达到3.39%,报2212.52点,能量继续放大,银行股5股罕见涨停,而且带动亚太股市走高,香港恒生指数收复22700点。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宏观数据再次证明股市基本面已明显改善,成为A股上涨的基础。而优先股的传闻成为引爆市场的导火索。记者发现,截至昨日,A股从1849.65点以来,最高涨幅已接近20%。

  A股暴涨亚太市场沾光

  上周五欧美股市表现不佳,但昨日亚太市场却集体走红,截至收盘,日经225指数上涨2.48%。香港恒生指数也涨逾百点。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日本股市上涨可能来自奥运会概念拉升,不过,A 股9日强势大涨对亚太市场功不可没。

  “本来早上要买股票的,开了一个会,没想到要买的股票就涨停了,只能等一等了。”股民谢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在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带动下,昨日A股放量上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212.52点,涨3.39%。在板块上,银行股表现最为罕见,不仅16家上市银行平均股价上涨了7.87%,而且包括农行在内的5家巨无霸公司涨停。从资金流向看来,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板块合计资金流入超过75亿元,成为做多大盘的主力板块。

  优先股试点成为导火索

  “股市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优先股试点的消息,虽然多方都没有正式回应,但我们觉得推出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某券商广州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媒体报道称,正是在优先股试点刺激下,银行股集体爆发,带动整个A股周一大涨。有业内人士称,优先股推出有望成为A股有一个制度红利。

  有消息称,优先股试点可能很快推出,此消息点燃市场做多银行股的热情。上述券商负责人指出,如果优先股推出,不仅给银行股带来利好,而且整个A股市场都将受益,“对企业来讲,融资方面又多了一个渠道;对股市来说,虽然可能分流一点资金,但这些股票不流通,收益相对稳定,对投资者权益保护也是有帮助的。”该负责人称。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也认为,由于优先股不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但有稳定的收益回报,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承受能力与上市公司融资之间的矛盾,还可以吸引养老金、社保基金、公积金、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加大机构投资者比重。因此,他看好优先股的制度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监管层和涉事各方都未明确优先股试点时间表,但从证监会今年以来的表态可以看出,优先股红利实现或为时不远。

  孙建波指出,5月17日证监会召集相关机构探讨优先股试点相关问题。记者在证监会网站上看到,5月2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在我国开展优先股试点十分必要。6月28日,证监会指出,积极探索出台优先股等其他股权融资形式。7月12日,证监会透露,目前开展优先股试点条件基本具备,正在研究制定优先股试点的相关文件,将尽快发布实施。9月份,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在答复人大代表的咨询时指出,正抓紧起草并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

  宏观经济改善为原动力

  优先股试点的消息成为昨日A股暴涨的导火索。不过,多数专家认为,股市宏观基本面好转才是大盘上涨的原动力。国家统计局昨日数据显示,8月份PPI同比降幅缩窄为1.6%。环比上涨0.1%。“这个数据也再次证明,宏观经济开始好转。”深圳某基金公司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实际上,一系列数据都显示,宏观基本面已经逐步改善。8月中国制造业PMI数值达到51.0%,为多个月高点。海关最新数据也显示,8月份我国出口增长7.2%,创下最近4个月高位。

  “我们预计即将公布的其他宏观数据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继续推动A股震荡上行。当然这期间肯定会有波动。”上述基金分析师认为。多数分析师也认为,随着三中全会临近,改革氛围浓厚,低价蓝筹股有望成为未来A股上涨主力。 (记者陈海玲)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