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热钱“出逃”新兴市场 借道投资A股ETF遭“抛弃” 

2013年09月11日 10:5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伴随近期国际资金从新兴市场大幅流出,作为海外资金借道香港投资A股的指数基金RQFII-ETF也受到“牵连”,全线遭遇折价赎回。业内人士分析,国际资金撤出的实质影响并非人们想象那样严重,更多的是对市场信心的打击,而热钱出逃对于国内市场影响亦受限。

  RQFIIA股ETF遭遇折价赎回

  数据显示,截至周五收盘,在港上市的RQFIIA股ETF已经转为全面折价,即市价全线低于每单位资产净值。 

  最新公告显示,易方达中证100A股指数ETF折价0.17%,嘉实MSCI中国A股指数ETF折价0.36%,南方A50ETF折价0.3%,华夏沪深300ETF的折价更是高达0.42%。

  “南方A5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历史溢价分别是1%和0.5%左右,而目前折价都在0.5%上下,算是相对比较大幅度的折价了。”东航金融分析师廖料认为,RQFII-ETF历史平均来看均为小幅溢价,最近的折价现象体现外资对于中国A股的态度并不乐观。

  港交所资料也显示,RQFIIA股ETF正在遭遇“赎回潮”,其中,南方A50ETF近一周来被赎回750万个基金单位,资金流出近6000万元人民币;华夏沪深300ETF6月份以来再被赎回870万个基金单位,基金规模缩水逾2亿元人民币;易方达中证100A股ETF和嘉实MSCI中国A股指数ETF近期也分别被赎回3580万及1120万个基金单位。

  “资金流向跟基金表现有关,近期的赎回虽然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但是也说明外资看淡中国资本市场的预期。”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和此前外资机构仅放出“唱空”中国的言论不同,这次外资是真正“用脚投票”,资金是实实在在流出。

  美国释放退出QE信号“打击”新兴市场

  相对于此前热钱借道外贸涌入国内,通过人民币升值和相对高的储蓄利率,“趴在”国内银行就能获得无风险套利收益。此番RQFII-ETF被大量赎回则显示套利资金并不愿意在人民币资产上进行风险投入。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一样,对于国际资本来说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市场。廖料表示:“新兴市场的市盈率比发达国家便宜25%左右,近期更是降至约32%。折价幅度的扩大说明投资价值更高,未来趋势预计还会扩大。”

  然而,国际热钱近期显然对美元资产更有信心。数据显示,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可能退出的预期进一步增强,海外投资者已经净卖出价值13亿美元泰国股票、12亿美元印尼股票以及7000万美元菲律宾股票。

  自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美联储可能削减债券购买规模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升,使得大量资金回流美国,追求更为安全的成熟市场。

  天治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寇文红分析,美联储很可能在下半年退出量化宽松。但是在此之前,市场对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会导致新兴市场不时出现金融动荡。中国由于人民币不可完全自由兑换而受影响较小,但是也不能对资本外逃掉以轻心。他预计,未来几个季度这个风险会持续存在,不时对A股造成打击。

  对资金流出不必做过分解读

  不少人担心东南亚国家股市“跳水”,可能是国际资本流出新兴经济体的前奏。但是业内专家均表示,国际资金撤出对国内市场的实质影响可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更多的是对信心的打击。

  美联储的表态稍有风吹草动,对新兴市场来说便是草木皆兵。“相对于成熟市场,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的份额不大,因而反应更为敏感。”上海证券分析师刘亦千认为,东南亚国家股市“池子”较小,对个体而言国际资本撤出的影响就会放大。

  “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并未完全开放,‘防火墙’的存在也使得国内市场收到国际资本波动影响较小。”朱宁认为,不同于泰国、印尼等国家,中国A股市场的整体规模较大,相对而言RQFII和QFII等外资总体资金体量占比非常小,单方面的资金变化不足以导致市场大规模下跌。

  刘亦千也表示,市场不必过度解读热钱的逐利路线。美国经济复苏被市场看好,无论美元还是美元资产受到的追捧效应都有所增强。从资产配置方面来说,逐利热钱撤出高风险的新兴市场,转而追求安全成熟的市场无可厚非。(王原 )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