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大基金人事变动四连发 小公司陷人才荒

2013年09月16日 16: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刚刚成立仅一年的英大基金公司(下称“英大”),先是总经理刘光灿因个人原因辞职,而后董事长陈书堂和唯一的基金经理刘熹亦相继离职。

  9月10日,英大连发四条公告称,来自股东方的张传良接任董事长职务,法定代表人更换为张传良,总经理变更为张传良,唯一的基金经理变更为李岚。

  据投资者报报道,人才紧缺状况让市场有所疑虑,英大解释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公司逐步优化构建形成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管管理团队。同时,公司已经构建起相对完备的以固定收益为主线的强大的投研团队。”

  作为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英大唯一基金经理离职的消息,在8月末便刺激着业界。今年以来基金业高层变动频繁,且大多数集中在小型基金公司。

  英大基金人事之困

  刘熹是公司旗下唯一公募基金英大纯债的基金经理,接管英大纯债的基金经理是2012年9月加入英大基金的李岚,未有任何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李岚曾任深圳发展银行深圳龙岗支行信贷员、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部门副总等职。

  “李岚先生有较好的历史投资业绩和丰富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经验,先后管理过债券账户、利率互换账户以及混合类账户。”英大基金表示。但这亦并未解决市场对于新基金经理公募经验的质疑。

  资料显示,2012年8月17日,英大基金成立。其股东方为英大信托、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交股份”)以及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航天科工财务”)。其中,英大信托持股49%、中交股份持股36%、航天科工财务持股15%。由此,英大基金背后实际对应的股东方分别为国家电网、中国交通集团以及航天科工集团。

  然而,雄厚的股东实力,并没有让英大基金避免“尴尬的命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和唯一基金经理全部更换。

  英大从去年成立到现在,一直以专户业务为主。据了解,英大基金旗下有9个专户产品,规模已经达30亿元左右。除专户业务之外,英大基金旗下唯一基金——英大纯债一直由刘熹进行管理。数据显示,英大纯债A、C成立以来的总回报率分别为-0.91%、-1.07%。

  这或许也是刘熹离职的重要原因,在加入英大基金以前,刘熹曾管理过5只基金,历任嘉实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总监,社保债券基金经理、嘉实策略混合基金经理、嘉实多元债券基金经理。

  英大基金公告还称,董事长陈书堂因工作需要在9月6日离任英大基金的董事长。

  资料显示,陈书堂曾任中国电力财务公司总经理助理,山西省电力公司总会计师,英大国际信托总经理。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担任英大基金董事长。

  据悉,陈书堂将被股东方调往其他国企任职。同时英大基金市场部人士提到,陈书堂不再担任英大基金任何职务。

  来自股东方的张传良接任董事长职务。公告中介绍,张传良1990年8月至1999年12月曾任山东临沂发电厂计财部副主任,2000年1月至今任英大国际信托公司副总经理,其中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间兼任英大期货董事。

  小基金公司人才荒

  英大基金的人事变动并非个案。同一天发布高管变更公告的还有国海富兰克林。

  9月10日,国海富兰克林总经理李雄厚宣布辞任。李雄厚在2011年5月接替原总经理金哲非成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总经理。公告还称,李雄厚离职后职务由董事长吴显玲代任。

  截至目前,市场上共有公募基金82家。据统计,今年以来,各家公司基金经理离职数量达98人,国金通用、长安、富安达、德邦等公司的“新生代”离职变动率居前。

  业内人士认为,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次新基金公司而言,本身就处于市场新进入者的不利地位,和老牌公司相比又缺乏财力,想要吸引一流人才加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人员频繁变动之外,这些基金公司的“新生代”们亦面临行业内外的诸多挑战。

  今年6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此次修订的亮点之一便是在私募基金获得合法地位之后,券商、私募、保险等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均得以和公募基金同台竞技。

  除了行业内外竞争激励之外,小基金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还有渠道压力和国内整个资本市场行情的低迷。

  面对早前成立的巨型基金公司,新基金公司规模都比较小,不仅在资历、经验上处于劣势,在业务方面也无法与大型基金公司展开正面竞争。尤其是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错过基金黄金时代的小公司大多面临生存的挑战。此外,还要面对保险、券商、私募加入公募队伍,“大公募”时代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

  小基金公司发展步履维艰,必须另辟蹊径。“公司股东也正在加大对公司的支持力度,公司增资和筹备子公司的事项正在顺利推进。”英大基金对《投资者报》表示。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