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兴民钢圈“万字门”引监管部门介入

2013年09月24日 13: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国证券报“公司能见度”栏目22日刊发《谁导演了兴民钢圈股价蹦极奇观》,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23日,兴民钢圈股票再现巨量下跌,当日成交金额高达7.48亿元,成交量7568.23万股,均仅次于上一交易日,且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板。国信证券北京三里河营业部单日卖出1.66亿元金额,几乎赶上上一交易日单日卖出近1.7亿元金额的华泰证券上海新村路营业部。

  公司董秘、副总经理崔积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18日公告时的确出现了美元金额多写一个‘万’字的失误,但公司绝没有参与对公司股价的操纵行为”。

  但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关注到公司股票交易异常等情况,并要求公司提供相关资料信息。

  巨量下跌 机构炒作明显

  继上一交易日出现五家营业部集体砸盘之后,23日兴民钢圈股价走势仍颇引人关注。当日,兴民钢圈以9.9元/股开盘,下跌7.99%,此后一直震荡,并在盘中触及跌停价9.68元/股,股价在下午有所反弹,最终收于10.26元/股,当日下跌4.65%;全天成交量为7568.23万股,成交金额7.48亿元,换手率16.27%,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数据均仅次于上一交易日7692.96万股、8.52亿元的成交记录。

  成交回报显示,卖出前五位的营业部席位分别为国信证券北京三里河营业部、长城证券北京中关村大街营业部、中信建投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华泰证券泉州九一街营业部、中信证券上海世纪大道营业部,前五名营业部合计卖出29854.76万元。

  国信证券北京三里河营业部连续两日上榜卖出前五名席位。该营业部23日卖出金额16644.64万元,位居卖出席位第一名,交易金额直追上一交易日排名第一的华泰证券上海新村路营业部的16947.8万元。在上一交易日,国信证券北京三里河营业部亦以5355.98万元卖出金额现身前五大卖出席位。两个交易日,该营业部合计卖出金额高达2.2亿元。

  对比近两日的成交席位可以发现,近两日公司股票被炒作迹象明显。在上一交易日分别以3960.37万元、3716.31万元位居买入席位前两位的华泰证券泉州九一街营业部、长城证券北京中关村大街营业部,在23日的交易中均出现在卖出席位的前五名;上一交易日以4913.94万元卖出金额出现在卖出席位前五名的华宝证券上海西藏路营业部,23日则以4580.92万元的买入金额高居买入席位榜首。

  被指操纵 公司连称无辜

  连日的股价异常波动已让公司深陷被质疑的漩涡。对于引发这起异常交易的导火索,那则交易金额仅317万元的乌龙公告,崔积和承认的确是工作失误,公司也通过及时停牌进行了更正。

  崔积和表示,公司公告确有失误之处,美元金额多了个“万”字,但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括号中的人民币金额才能和货物件数相匹配。公司在公告中也明确表示,该订单仅会对公司拓展同类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不会对2013年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市场质疑的这则公告披露的必要性问题,崔积和解释说,主要是因为公司此前曾公告过与巴斯夫合作开发复合材料车轮的事项,尽管此次合同从金额上看不大,达不到重大合同的标准,但考虑到这个事情市场敏感度高,也是投资者关注焦点,所以公司选择了进行披露。崔积和表示,“发这个公告,公司并没有其他考虑,绝非配合相关机构的交易。”

  对于公告见报当日,就有匿名文章将该订单买方指向新能源汽车新贵特斯拉,崔积和表示,“公司公告中从未出现过特斯拉”。对于近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多篇匿名宣传文章,崔积和也表示,公司并不了解为何人所发,但绝非公司所为,公司从未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这项工作。

  接连异动 监管者密切关注

  兴民钢圈股价的异常波动已经引发监管部门关注。针对公司与美国公司签署合同详细情况,深交所已要求公司提供相关材料,公司也已将相关信息向交易所提供。

  崔积和表示,公司尚未获取公司股东名单,无从知晓是谁在这个时点大肆卖出。

  市场人士认为,兴民钢圈此次公告的订单金额虽小,但也是订单,不算大利好,也不能说是利空,近期一直温和上涨的股价在利好发布当日由涨停瞬间转为跌停,并且连续两日出现巨量下跌,联系到近期关于公司的一系列不明来源的宣传文章等异常现象,显然,这一事件的确并非公司公告出现乌龙这么简单。

  该人士表示,散户交易或许有盲目之处,但从成交数据来看,如此大金额的买卖,显然机构大户是这波行情的主导者,他们缘何选择在这一时点如此疯狂、不理智的卖出,令人费解。

  到底是谁借势散布消息,给兴民钢圈贴上“特斯拉”等时髦标签并将股价逐步推高?又是谁借公司公布海外复合车轮订单之际大做文章并在二级市场浑水摸鱼趁机出货获利了结?随着监管机构的介入,也许这些问题会逐步水落石出。□本报记者 钱秋臣 康书伟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