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反弹添“凉意”震荡待“援军” 不确定性逐渐提升

2013年09月28日 11:5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随着支撑反弹的动力逐渐衰竭,本周市场震荡调整。由于新的做多力量尚未出现,加之10月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市场有可能保持震荡整理格局,投资策略也应该相应回归到防御状态,直至政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积极因素再度出现。

  三大动力支撑本轮反弹

  尽管对反弹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三季度的A股市场确实是今年以来最具备赚钱效应的一段时光。统计显示,从6月25日的1849.65点算起,沪综指在本轮反弹中实现了23%的最大涨幅;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数也在三季度持续创出历史新高。可以说,过去三个月,A股呈现出了普涨格局。

  支撑市场持续上涨的动力有三:其一,经济过度悲观预期修正。从今年春节之后,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经济超预期变差,比如4-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呈现明显的低迷格局。这使得投资者对经济转型趋势中经济失速的担忧大幅提升,并导致市场持续不振。但是进入三季度后,7-8月经济数据明显好于预期,微观企业补库存的迹象也逐渐明显,这使得此前形成的过度悲观预期得以修正,市场也因此实现企稳反弹。

  其二,热点全面开花,强势股自我强化。与上半年过度专注创业板不同,进入三季度后市场热点明显增多,并且主线十分清晰。整体看,过去三个月引领市场的强势品种为上海自贸区、农业土地流转和信息传媒板块。上述热点启动时爆发力都比较强劲,对资金吸引力很大,从而实现了上涨的自我强化。由于热点清晰且涉及股票数量较多,市场人气明显提升,资金积极参与也是推动本轮反弹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政策基调偏暖降低系统性风险。进入三季度后,此前持续强调转型的政策表态出现微调,“保底线”的态度降低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一方面,政策向增长层面的微调是7-8月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推手之一;另一方面,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去杠杆步伐放缓,资金面压力显著缓解,6月“钱荒”在9月并未卷土重来。

  正是上述三方面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A股市场反弹从脚步蹒跚到坚定上行,从犹豫质疑到积极参与,逐渐形成规模。也可以说,对于后市行情而言,上述三方面动力的后续演绎将直接决定反弹行情能否继续深入。

  不确定性逐渐提升

  从上周开始,沪深股市出现明显调整。其中,沪综指连续两周收报阴线,本周五收盘点位已经跌破年线支撑。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在1849点以来的反弹中,阶段调整已经司空见惯,但本次调整却最需要投资者保持警惕。主要原因在于:此前支撑市场反弹的三大动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竭迹象。

  从经济层面看,尽管继续提升的9月汇丰PMI初值意味着9月经济数据仍然偏向乐观,但是考虑到外需不可能瞬间放大,而内需则受制于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高企、国有企业过度杠杆化等事实,也很难明显转向积极,因此预计9月数据很难带来特别的惊喜。特别是伴随7-8月数据超预期,投资者已经普遍调高了对9月经济的预期,而这部分乐观情绪也已经在市场反弹中得到了反映。换言之,9月经济并不能继续给市场带来“超预期”,因此很难成为反弹行情延续的主导因素。

  在市场领涨品种方面,本周无论是上海自贸区,还是农业土地流转,或者传媒信息板块,都失去了以往的强势风采,其中的不少个股在周四至周五甚至以跌停板报收。结合过高的估值水平、短期较高的涨幅以及盘中明显的出货迹象,可以判定此类前期强势股至少需要阶段休整,这也意味着本轮反弹行情的领涨品种集体熄火。

  此外,在政策预期方面,中期而言,转型仍是重中之重,不少投资者今年以来预期的强力刺激恐难以出台;短期来看,随着上海自贸区相关政策落地,短期政策层面的变动也逐渐由预期向兑现转变,这使得基于政策预期的炒作失去了想象空间。有分析人士认为,在11月重要会议召开前,市场很可能进入政策“空白期”。

  在反弹动力减弱的同时,进入10月份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也可能明显增多。比如,市场预期IPO可能在10月重启,9月重新凶悍的大小非减持可能在10月继续活跃等等。

  短期而言,未来一个阶段A股市场重归强势的难度较大,在系统性风险暂时有限的背景下,大盘很可能呈现震荡整理的运行格局。考虑到当前市场存在较高的结构性风险,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降低仓位,并将持仓向医药、食品饮料等防御性品种倾斜。更前瞻地看,市场未来结束震荡格局,需要等待超预期的利好因素出现。目前看,政策层面超预期要比经济层面超预期的可能性更高;当然,一旦超预期利好因素始终难以出现,市场在震荡后进入新一轮调整的概率也将逐渐增大。记者 龙跃

【编辑:蒋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