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债市扫黑半年卷走十余位大佬 专家:监管亟待改善

2013年10月18日 07: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债市扫黑半年卷走十余位大佬专家:监管亟待改善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新网10月18日电 (证券频道 陈鸿燕) 自今年4月份以来,债市丑闻陆续爆发,仅半年时间十多位行业人士相继卷入债市“打黑”风暴眼,其引发的不当利益输送案牵涉面之广、牟取资金之多令人瞠目。随着债市风暴越演越烈,相关机构债券交易量也呈现下降趋势。专家认为,当前整个债券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与规则,市场监管和机构监管矛盾突出,债市现有的监管体制和发展模式亟待进一步改善。

  债市核查风暴越演越烈 半年十余“大佬”相继落马

  10月11日晚间,国信证券公告称,公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孙明霞、副总裁侯宇鹏、债券交易部总经理谢文贤三人因个人原因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据了解,孙明霞从业时间超过10年,债券生涯起步于国信证券,随后在华西证券、华林证券等券商供职,被公认为是券商固定收益的债券一姐。

  巧合的是,上个月,同样在企业债承销上见长的宏源证券也陷入人事动荡。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介绍,9月10日,宏源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总经理陈智军、副总经理叶凡被公安机关带走。另外,9月11日到17日期间,债券销售交易部4名员工应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后均返回公司上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9日晚间,宏源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胡强,副总经理周栋因个人问题接受公安机关调查,两人均被免职。

  对于国信证券及宏源证券多位高管被带走调查,目前并未有官方说法,坊间普遍猜测可能和今年持续不断的“债市稽查风暴”有关。

  今年4月份以来,国内债券投资领域卷入“打黑”风暴。4月16日万家基金官方证实旗下基金经理邹昱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并移交北京由专案组负责。随后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被曝也在一个月前接受调查,紧接着市场传出齐鲁银行金融部徐大祝被公安调查拘留消息。随后关于易方达基金马喜德涉嫌在银行任职时和同伙挪用35亿、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薛晨因涉嫌债市丙类户不当获利而遭有关部门调查、江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守刚年初因丙类账户的问题被带走调查的消息也频见诸报端。

  至今,债市黑金风暴已经卷入了众多类型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券商和基金公司等。中新网证券频道梳理发现,自4月16日以来,仅半年时间,涉及债券监管风暴的金融机构“大佬”已经超过10人。

  除了人事动荡, 债市核查风暴对相关机构债券交割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据中债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券商债券累计交割量达21.5万亿元,较2012年同期减少18%。券商中常年排名第一中信证券,前三季度债券交割量则下降38.6%。而9月当月,排名前10位的券商交割量合计为9390亿元,同比下降四成左右。

  两大因素诱发利益输送 债市监管及发展模式亟待改善

  随着债市黑幕被曝光,丙类账户灰色交易链也越来越引发公众的关注。据悉,目前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账户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为商业银行,乙类一般为信用社、基金、保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丙类大多为非金融机构法人。

  北京晨报引述一位债券人士观点称,丙类账户中不乏由投资经理实际控制为自己牟利的“傀儡”账户,此前被调查的业界大佬都涉及到丙类账户。

  监管方面,今年4月份随着多位债市大佬落马,央行开始计划对代持交易出台新的管理规则,同时逐步取消或升级丙类账户。此举被市场认为,这是债市整肃风暴的升级。10月11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向各结算代理人及丙类结算成员发出通知,称将要进一步对相关丙类账户进行清理,这也验证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仍在继续。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网证券频道采访时表示,债券市场频频曝出内幕交易利益输送,一方面是由于丙类账户制度存在缺陷,是形成利益输送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和场外交易方式也密切相关。采取非电子报价系统等不透明的方式进行操作,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从而滋生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问题。他强调在未来市场建设方面,是否要形成一个集中统一的债券市场,现在有必要举行一些论证。

  证券日报引述刘纪鹏观点称,当前整个债券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与规则,市场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必要的协调机制,市场监管和机构监管矛盾突出,债市现有的监管体制和发展模式亟待进一步改善,组建中国债券交易所势在必行。(中新网证券频道)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