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投行“高富帅”变身“金融民工” 曾年入百万

2013年10月21日 07: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导读:一位证券微博的博主日前感慨,“交易软件有一个自定义的板块叫做次新股,里面存放了最近一年IPO上市的股票,过去两年最鼎盛时期,该板块有约200只股票。如今,里面就剩一只浙江世宝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IPO都暂停一年了。听说以前年入百万的‘高富帅’投行员工,如今月薪仅有数千而已。”

  去年11月2日,IPO暂停前的最后一只新股浙江世宝登陆深交所,首日疯涨626%,此后A股新股爆炒戛然而止。证监会发审委最后一次审理IPO(新股发行)申请还是去年的10月10日,A股历史上第八次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IPO暂停,如今已经一年时间。

  IPO暂停的这一年时间对于券商的投行部门来说可谓“严冬”,曾经年收入高达几十万、上百万而备受人羡慕的投行员工收入急剧下滑。据统计,今年上半年,19家上市券商投行收入总和为24.2亿元,同比下降43%,被视为“高富帅”的投行员工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一线券商的老投行员工日子相对好过,心态好的趁机出国旅游,难得“休息”一下。而一些二三线券商投行的员工则受冲击很大,固定工资最大降幅达50%,IPO暂停让项目提成无望,有的券商投行部门去年甚至连年终奖也没有。

  大投行:家底厚实还“扛得住”

  IPO暂停对各大券商投行业务的冲击不言而喻,但因家底不同,应对“寒冬”的策略差异很大。

  某一线券商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IPO暂停,投行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转型转得比较快。在IPO暂停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大力发展债券、再融资、融资融券等业务,要求投行人才要成为全能型选手,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IPO暂停对我们投行业务的影响不是很大。”

  “IPO暂停,行情也不太好,但我们没有降薪,也没有裁员,只是每年5%的正常淘汰。因为前几年市场好的时候我们有家底,所以现在市场不好了我们还扛得住。更重要的是,如果现在裁员,那么等市场好起来的时候我们再招人,人员成本会更高。”这位负责人说。

  另外一家一线券商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IPO暂停这一年里,该公司的投行人员基本保持稳定,只有小部分人因为看不到希望选择转行。“收入方面肯定少了,因为投行人员的奖金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而奖金是和利润挂钩的,尽管我们也转型较快,但IPO毕竟是较大的一块业务,所以投行员工收入减少无法避免,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情况。”

  某一线券商的投行员工小刘则表示,IPO暂停也不是第一次,早习惯了。“平时太忙了,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很难找机会放松一下,IPO暂停了,我也给自己找个借口,今年去了好几个国家旅游,难得‘休息’一下。”“当然有些同事也闲不住,就出去跑跑储备项目,等IPO重启。”

  中小投行:等IPO开闸形势明朗后跳槽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与一线券商不同,二三线券商投行部门对IPO业务过于依赖,因此受IPO暂停的影响较大,很多投行大幅降薪和裁员,不少投行员工忙着找下家。

  “公司投行部底薪与项目提成向来较低,这回年景不好,IPO一暂停,连年终奖都没了,固定工资也降了不少,降幅最大的有50%。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工作,很多人都在忙于找下家。”一位二线券商的投行员工小李告诉北青报记者。

  “在形势不明朗之下,大家还是选择观望。一些同事和猎头谈了好多次,就等IPO开闸形势明朗后跳槽。现在市场不好,大多数券商的投行部门都在裁员,谁都不会轻言辞职,除非想转行。”另一家小券商的投行员工小王谈到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十分茫然。

  新入投行员工最“悲催”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在一线还是二三线投行,一些新入行的员工大学刚毕业没两年,没有存下家当,现在的日子过得很“悲催”。

  好一些的一线券商基本工资稍微高一些,一个月拿个七八千不成问题,但因为IPO暂停,没有项目兑现利润,奖金基本为零。“北京房价那么高,就这点收入,哪个姑娘敢嫁给我?”小王,某一线券商员工,清华大学毕业一年多,“无论毕业于多好的学校,真正进到投行里工作,客户资源才是有价值的,现在天天出去跑项目,没几天在北京呆着,这么累收入还没过万,真的不敢想未来。”

  而一些小券商为了降低人员成本,已将投行新招进的员工工资由之前的七八千减少至三四千,项目承销人员的提成比例仅为4%,甚至没有年终奖。

  “在北京一个月拿三四千,真的连起码的生活都维持不了,租个房子一月两千,再熬几个月,如果IPO还不重启,实在扛不住就转行干别的。”小刘说,听着在投行工作挺光鲜,但其实自己就是个“金融民工”。文/本报记者 吴琳琳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