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6家太阳能公司三季报净利均值同比增95%

2013年10月29日 16:03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环股份同比增长1962%增速摘冠

  在长期借款减少的基础上,短期借款增长,预示着这些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

  ■本报记者 于 南

  10月28日,A股上市公司2013年三季报披露已近尾声。《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A股太阳能板块36家上市公司中已有26家,逾七成公司完成了三季报披露。

  数据显示,这26家太阳能上市公司三季报期内合计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16亿元,均值为6108万元,较2012年三季报时的3133万元同比增长了约95%。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这26家太阳能上市公司三季报期内的短期借款同比增长了53亿元,长期借款却同比减少了3.5亿元。“这意味着,太阳能企业的融资缺口仍然很大,同时,银行依旧对给予该行业企业贷款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有财务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似乎有悖于行业转暖、业绩回升的趋势”。

  三季报净利同比增95%

  在已公布2013年三季报的26家太阳能上市公司中,中环股份以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03万元,同比增长1962%的绝对优势位居“增速榜”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三季报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93%的川投能源、同比增长164%的东方日升、同比增长162%的江苏阳光、同比增长143%航天机电等。

  对于业绩的大幅提升,中环股份在其三季报中表示,期内“公司新能源产业的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产能迅速增长和快速释放,产品产量、销量得以逐步扩大”,而这一切是凭借其“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领先的技术开发能力”才得以获取的。

  不久前的9月23日,中环股份刚刚以“CFZ单晶用晶体硅及超薄金钢石线单晶硅切片”、“CFZ区熔单晶硅及金钢石线切片”为募投项目,推出了一规模达到30亿元之巨的“定增预案”。

  彼时,中环股份表示,希望通过上述募投项目的投产,实现公司自主研发的“应用直拉和区熔融合工艺实施于转换效率达到24%-26%的CFZ单晶硅片”的产业化。而在此基础上,我国同类实用产品(非实验室数据)转换率却仅维持在17%-20%的水平。

  中环股份董秘安艳清在就“定增预案”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CFZ单晶硅是中环股份早在十年前便已成功研发的专利技术产品。只不过其一直没有运用到光伏发电领域”。

  而今,得益于“CFZ单晶用晶体硅及超薄金钢石线单晶硅切片”、“CFZ区熔单晶硅及金钢石线切片”等技术的发展,CFZ单晶硅可以被切成更薄的硅片,同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切片越薄、成品率越高,则单晶硅原料成本越低),为CFZ单晶硅“产业化”打牢了基础。

  长短期借款现“背离”

  抛开令人欣喜的净利润增长,再来看看2013年三季报期内,A股太阳能板块呈现背离趋势的“长短期借款”。

  《证券日报》记者整理Wind资讯数据发现,上述26家太阳能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度共有长期借款约101.6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5.15亿元减少了约3.5亿元;短期借款约为243.3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0.76亿元增加了约53亿元。

  上述财务专家向记者介绍,“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项借款。这一数值的变化,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其趋于减少,一方面可能源于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即将到期(一年内需还款),另一方则意味着这些公司从银行得到的贷款正在减少。

  而在长期借款减少的基础上,短期借款(指企业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出现增长,与长期借款呈“背离”态势,则预示着这些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在银行贷款缩水的背景下,不得不采取其它方式满足自身融资需求。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曾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我国只有少数银行能够提供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的长期贷款,一般的商业银行最长只有五年,这与光伏电站长达二十五年的运营期限不符”。

  “此外,为了管控风险,根据规定,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除了准备资本金之外,还需对贷款额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这意味着此类投资,特别是目前较为火热的下游电站投资,必须百分之百以其它资产覆盖,否则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资格。更为关键的是,我国银行贷款利率普遍偏高,且国资和民营由于‘信用等级’的差别,导致融资成本不同,而这一局面,最终造成了大多数民营企业不能通过信用贷款来解决投入资金的问题。很多时候,过高的融资成本,令民营企业投资所产生的利润,仅够勉强支付银行利息。”钱晶表示。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