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昌九生化连续六跌停 酿融资融券“第一惨案”

2013年11月13日 13:33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美堂漫画

    赣州稀土“弃昌九借威华”发酵一周后,事情正在逐渐演变为昌九生化股东的集体维权活动。

    当下,记者了解到,全国不同地方的昌九生化股东们,正聚集在北京、深圳、南昌、上海等地“维权”,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个说法。

    如果说昌九生化造就了两融的“第一惨案”或许有些夸张,但3.5亿融资、6日累计跌幅40.93%等公开的数据尽显资本市场的无情冷血。

    两融“第一惨案”

    11月3日晚间威华股份的一纸公告,犹如一记当头棒又狠又准地打在昌九生化股东们的头上。11月4日到11月12日的6个交易日,昌九生化连续6个一字板跌停,累计跌幅达40.93%。

    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开盘即摔在跌停板上——昌九生化的股东们早已经坐不住了。

    昌九生化开融资融券是在9月16日,时间很短,当日的收盘价是在37.19元∕股的高位。即便是这样,从9月16日3832.8万元的融资到11月1日最高的3.54亿元,也不过只用了40余天。

    一位李姓投资者称,他买了18000多股昌九生化,甚至在跌停的前一天都在买。“我当时买的价位多是在30多元,融资50万。前几天证券公司给我打电话,找我追加保证金。”

    “我希望昌九生化停牌,然后证监会立案调查,给股民一个交代。照目前这样子下跌,然后打开跌停的话,肯定全部都是要爆仓的,不论你多少钱买的。”该李姓投资者说。

    对于大部分的融资客来说,结果就是“跌停打开,券商第一时间平仓,股份没有了,然后还欠券商的钱”。

    昌九生化融资融券的数据显示,9月25日时,昌九生化的融资余额尚不到1亿,但随后一路上飙,11月1日时,融资余额到达最高点3.54亿元;截至11月8日,融资余额为3.17亿元。

    责问风险控制

    针对投资者反映的问题,记者致电询问赣州国资委方面的态度。“就这个事情我们也接到不少股民打来的电话,现在也知道这个情况。我们都是公正公开透明的,该披露的也披露了,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有些股民损失惨重,我们只能表示同情。但炒股的话,不能因为亏了,就找国资委,因为国资委从来就没有讲过要注入(赣州稀土)。”赣州市国资委工作人员表示。

    11月11日下午,去证监会的股东们和证监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证监会负责人给他们的答复是:“会向会里反映情况,会里会考虑是否让上市公司停牌。”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有关停复牌的一项规定是: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或者临时报告披露不够充分、完整或者可能误导投资者,但拒不按要求就有关内容进行解释或者补充披露的,本所可以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实施停牌,直至公司披露相关公告的当日开市时复牌。公告披露日为非交易日的,则在公告披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开市时复牌。

    显而易见,现在的情况则是:股东们认为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在信披中不完整及涉嫌误导投资者;而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则认为,已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了公正公开透明,并无违规之处。

    昌九生化在股价最高时曾超过40元,但是如果没有对稀土注入的期许,昌九生化的股价即便想突破20元∕股,都非常难。

    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昌九生化净利润亏损高达5507万元,从单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第三季度亏损了1418万元,是2012年第一季度以来连续7个季度亏损。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净资产(合并口径)仅为5231万元,总负债则高达7.94亿元,资产负债率则高达93.82%。

    可以说,这样的财务数据反映出昌九生化在经营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因此有投资者质疑,就这样一家公司,如何将成了券商的两融标的?昌九生化这样一家亏损严重却股价高企的公司,居然成为众多券商的两融标的,选择它的理由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纳入两融标的并未设置太高的门槛。《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规定,标的证券需满足条件包括:上市超过3个月;融资买入标的流通股份不少于1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融券卖出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元;股东人数不少于4000人;股票发行公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股票交易未被本所实行特别处理;以及对于换手率股价波动等指标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即便像昌九生化这样业绩不佳、资产情况糟糕的公司,也能进入两融标的范围。

    毫无疑问,投资者在使用融资融券时,一定要注意杠杆放大后带来的风险。

    据《21世纪网》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