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信证券脱“官帽” IPO清障临近收尾

2013年11月20日 11:19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股权转让大部分或已成交,投保基金退出取得重大进展

  接盘方最快下月揭晓,国投公司呼声最高

  备受关注的安信证券股权转让终于迈出实质性一步,也为安信证券的IPO之路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据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的大部分股权已经找到了买家,但仍有少部分股权挂牌被延期。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报备等流程原因,谜底即将在12月份揭晓。

  57.254%股权找到下家

  10月14日,安信证券大股东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将所持全部安信证券股权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

  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信息显示,此次交易股份总计26.6亿股,涉及金额超过137亿元人民币,是近年来产权市场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宗交易。挂牌期限为2013年10月14日至2013年11月8日。同时,83.14%的股权被分为6个标的:其中份额为12.8亿股股份(40%)的挂牌价为65.9亿元;其他5个份额为2.8亿股股份(8.627%),挂牌价均为14.2亿元。

  据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的大部分股权已经找到了买家,但仍有少部分股权挂牌被延期。资料显示,在11月8日第一次挂牌期满日后,投保基金所挂牌出售的6份安信证券股权中,有三份8.627%的股权被延长挂牌期到11月22日,三份已经从挂牌信息中消失,包括最大的一份40%股权和两份8.627%股权。

  分析人士表示,三份股权挂牌信息已经消失意味着它们顺利找到了下家,占安信证券股权的57.254%,但仍有三份8.627%的股权转让没有找到下家,占安信证券股权的25.881%,被适度延长挂牌期。

  在安信证券股权被挂牌之后,市场普遍认为接盘方已经比较确定,潜在买家直指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据接近安信证券内部人士称,最大的一份40%的股权或许被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接走,意味着安信证券股权转让基本落定。此外,谁会接走挂牌的少数股权,依然不得而知。由于报备等流程原因,谜底即将在12月份揭晓。

  资料显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5日,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和53家骨干中央企业之一,注册资本金 184亿元人民币。目前业务涵盖了信托、证券基金、证券、银行、财务公司、担保、PE、期货、财产保险等多方面,旗下金融机构包括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国投财务有限公司、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国投中谷期货有限公司、海峡汇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投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扫清IPO路上最后一道障碍

  投保基金为何要清空安信证券的股权,这还要从安信证券的“身世”说起。

  据了解,安信证券是由中国投保基金、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2006年8月18日经证监会批准成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安信证券自成立之初就是股份制,其上市目标明确,并希望借此成为国内有竞争力的大型券商。据传早在2007年中,当时仅仅成立1年的安信证券便已经将近期目标锁定为上市,然而股权问题却成为最大拦路虎。

  有媒体报道,接近投保基金人士透露,作为证监会内设机构,投保基金退出安信证券是证监会的意思,为上市做准备。

  据了解,安信证券在成立初期,多项业务发展迅猛。不过,受累于市场的不景气,其业务水平也出现明显下滑。这点可以从近年来安信证券的财务指标中得以验证。数据显示,2010年,安信证券营业收入39.89亿元,净利润13.33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降至28.67亿元,净利润降至8.18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继续下降,为21.52亿元,净利润更是降至3.27亿元。此外,在业绩的排名上,安信证券2011年营业收入在行业排名第13位,净利润排名14位,而2012年营业收入排名下滑到了第16位,净利润排名更是位列第26位。

  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股权转让主要目的应该是理顺安信证券的股权,寻找更大的支持方。至于安信证券的IPO之路,按照目前的新股发行环境,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国内IPO发行上市条件有明确规定,要求拟上市公司三年内实际控制人不能发生变更。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特批,安信证券有关股权在转让后,无论接盘方是谁,都还必须面对三年的等待期。   ■本报见习记者 马 爽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