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核扩权 券商投行引入“发审委”

2013年12月03日 14:09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首次公开发行(IPO)重启在即,投行对待项目不容半点马虎。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中金、国信、西南、平安、招商等券商纷纷武装投行内核,致力打造投行内部“发审委”,今后投行承揽项目的标准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近期一些投行主动放弃过去多家投行争抢的项目,质量逐渐被视为生存命脉。“未来券商主要风险点可能出现在投行,因几个人导致的公司重大风险,不是这几个人扛得下来的。”西南证券一位投行负责人表示。

  华林证券一位高管表示,“以往的审核标准侧重于合规、诚信披露。今后投行必须注重定价能力,公司盈利模式是否清晰、法人治理是否规范成为衡量项目的新标准。”

  内核权力大增

  今年年初开始,平安、国信、招商、宏源证券等券商内部明确,投行各级人员均需放弃对IPO项目数量的推崇思维,内部运营应以质量为核心准绳。

  日前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更将投行“重质不重量”的传统扩张模式推向舆论浪尖。《意见》对中介机构违规做出了明确的惩处规定。对发行人、中介机构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及相关法律文书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被稽查立案查证属实的,自确认之日起36个月内不再受理该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

  多位投行负责人指出,《意见》对于中介机构的发行保荐能力和监管机构的审核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这意味着,券商需要将过去发审委的审核工作提前到投行内部完成。

  基于上述原因,多家投行高度重视内核和质控环节。一位前平安证券高管称,内核部门在公司内部的地位还将持续提升。长期来看,内核将回归公司层面,由一个投行子部门变为公司风险控制的主要部分。

  上述高管认为,证券公司投行内核部门将在人员数量、审核环节以及组织架构上出现重大调整。“例如增加内核独立委员数量,建立多级复核制度,打造内部‘发审委’,加大奖励和处罚措施。”

  据悉,部分投行拟针对投行项目设立公司最高层级的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引入公司风险控制人员,对投行项目实施一定比例的否决制,以最大程度减少问题项目的产生。

  研究能力成核心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要求IPO招股说明书申报受理后即预披露,且申报后不能随意更改。这使投行必须转变过去的工作方式,不能突击申报材料,并须切实提高招股书的质量。

  据了解,中金公司要求项目组需在申报前完成招股书验证和项目模型的内核,这对于提高招股书质量、更准确地把握发行人的业务模式和持续盈利能力有所助益。

  针对辅导情况需披露的要求,中金投行质量控制的参与时点调整为从项目立项之后开始,对辅导过程全面进行质量控制;对申报文件的内核也提前至辅导验收时,以便质控能够尽早、全程跟踪项目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为了强化项目组勤勉尽职,避免以往有些项目组在项目结束后集中整理或补充工作底稿的做法,中金还提高对尽职调查工作日志和底稿的检查频率。与此同时,中金公司增加了对项目组持续督导职责的定期提醒机制,防止持续督导工作的疏漏。此外,中金投行还将在过去360度的全方位考评奖惩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细化问责追责制度。

  发行更趋市场化拷问投行定价及销售能力。国信、招商、华林等投行人士表示,除了项目问题所导致的风险外,项目定价能力缺失会使券商频频陷入“包销门”。

  “以前投行搞定审核,申请材料合规就好,不愁卖不出去,但今后只有好东西才好卖。”华林证券一位高管称,为加强企业和行业理解,建立行业组符合国际投行的运营模式,今后券商将在投行、研究层面增强行业和公司研究能力,建立“投行-研究-销售”一体化的框架体系以促进项目的成功发行。“研究能力将成为投行乃至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他说。游芸芸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