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三板扩容:券商将分食多大“蛋糕”

2013年12月17日 10:15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新三板扩容渐行渐近,券商们也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

  曾几何时,券商对新三板避之惟恐不及,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协助一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券商只能获得百万余元的收入,与主板市场IPO的收益有着天壤之别,以致证券公司从事新三板业务的员工戏称自己为“金融民工”。然而,今非昔比,新三板的新政策已经让心明眼亮的券商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润“蛋糕”。于是,券商们纷纷行动起来。

  “放长线、钓大鱼”目前已成为许多券商布局新三板的战略选择。新三板实行的是主办券商推荐和终身持续督导制度。也就是说,券商业务的“捆绑”是终身的。这种制度安排会促使券商从长远着眼,主动提升服务能力。此外,伴随着新三板公司的成长,券商也可分得更大的利润“蛋糕”。若企业规模扩张、效益提升,股东的财富就会相应增加,券商财富管理的潜在客户群会因此扩大;新三板企业若发行优先股、可转债或转板上市,将带来券商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的增长。如此一来,券商就可以获得长期而持续的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

  在上述预期下,券商纷纷秣马厉兵。据媒体报道,各大券商正在积极储备项目资源,同时做好人才储备。如广发证券储备的新三板项目有200个;招商证券在北京的储备项目达到20多个,全国则超过130家,行业涉及IT、通讯、文化传媒、新兴材料等。做市业务是新三板为券商奉上的另一份“厚礼”。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做市商业务在券商业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三板的扩容及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将直接导致券商收入结构的重整,做市商业务有望成为券商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在做市商制度框架下,拥有一定实力和信誉的券商成为特许交易商,持续向投资者报出买卖价格,并以报出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交易要求,以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买卖,买卖差价即成为券商的收入。有券商预测,新三板做市商业务的收益规模5年后有望超过百亿元。

  需要提及的是,受实力和信誉等资格“门槛”的限制,小型券商成为做市商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大券商更有希望参与分享做市商业务带来的利润“蛋糕”。

  新三板为券商带来的另外一个利好是,在扩容后,将有更多的公司登陆新三板,这样一来,券商选择公司的余地增加,优中选优成为可能。有券商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新三板,并意识到新三板的扩容是一个历史机遇,他们主动与券商接触,希望券商能够帮助他们登陆新三板,券商能够从大量备选企业里选择自己中意的对象。

  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为345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2013年10月25日之前上报新三板材料的企业将成为新三板试点扩大至全国的第一批挂牌企业,数量或达到200家以上。近日有媒体称,初步统计目前已有约2000家企业在备战新三板。多家券商预期,未来5年,三板公司数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达到4000家。

  从券商的角度看,企业的成长性、盈利模式、领导团队和人才状况、知识产权及财务状况、发展定位和战略思考成为选择挂牌公司的通用标准。备选公司数量的增加,会提升“中标者”的质量,进而减小券商实现预期收益的变数。

  新三板作为场外市场的主力军,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三板目前规模较小,功能发挥也有限,因此扩大规模、强化功能势在必行。扩大规模意味着挂牌公司数量的增加,强化功能要通过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交易制度来实现,这一切对于作为市场重要中介机构的券商而言,都意味着业务范围和规模的扩大以及盈利水平的提升。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