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论国资改革的上海“脉络”

2013年12月18日 10: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市场热炒三四个月之久的上海国资改革方案终于露出真容。作为体量最大的地方国资,上海国资改革可望成为地方国资改革的一个“标杆”。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探索,上海国资改革深耕资本管理,不断优化国资布局、创新国资监管模式,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总体看,国资改革的大致情形是平均五年左右出台一个规划确定阶段性的大方向,而小调整与创新几乎年年都有。上海国资改革也不例外,且在不同的阶段改革的中心不同、改革措施相异。

  上海国资改革基本上经历了“国有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以及“提高证券化率,改革国资监管”两个阶段。

  从本世纪初到2008年前后是上海国资改革的第一个阶段。相对于同时期国内各地出售国企的现象,上海国资改革不是把国企“一卖了之”,而是提出要整合部分国资国企,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资本化后的国资则着力提高证券化水平。这一阶段的国资改革“标准动作”是重组、上市。2003年,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集团重组,组成百联集团;随后锦江、新亚集团合并成锦江国际集团。2004年初,上海电气集团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赴香港上市;同年,农工商集团引入5家国有战略投资者,创新实践国有投资主体多元化。彼时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创新,市场的作用被表述为“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及广大公众投资者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本阶段改革效果明显,到2004年上海88家含国有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益697.41亿元,占经营性国资总量的13.63%;主营业务收入2284.63亿元,约占全市国有企业的1/3;净利润131.76亿元,国有股权益净利润相当于全市国有企业净利润总额的43.79%。

  随后,上海国资改革因社保案、电气集团案等遭遇“寒流”,对当时国资流失、大而不强等问题的非议增多。2006年、2007年两年,上海国资改革几乎无大动作。而此时,全国的股权分置改革火热,资本市场活跃,多地国资借机完成股权激励等改革。

  2008年9月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是上海国资改革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在分类监管、资本融通等方面的尝试事实上为新一轮改革铺路。2008年9月,《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及2009年召开的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重新强调提高证券化率、改革国资监管体制。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国资国企资产证券化的比例从当时的18%提高至40%左右,形成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资产经营模式;实施分类监管,上海旗下的国资分为产业类国资、资本经营类国资、政府投资类有公益性的国资三类,实行不同的监管模式。这样的改革,结合当时已逐渐壮大的市场力量,为市场提供了众多投资机会。上海国有企业借壳上市、资产置换、A股吸收合并、资产注入等动作不断,带动国资板块“活跃”。

  12月1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启动,该意见将“分类监管、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流动平台”作为本轮国资改革的重点。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国资国企接下来将侧重推进国企市场化运作、分类监管等,在国资布局上也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倾斜。国资的流动融通、布局调整以及海外拓展等将为资本市场提供足够多的投资机会。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