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2月股市闹钱荒 1100亿元资金净流出

2013年12月30日 14:2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12月以来,不仅资金市场“钱荒”再现,伴随着资金的大举出逃,A股市场也闹起了“钱荒”。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上周五,12月以来A股市场同期净流出资金1100.25亿元,环比11月同期的587.88亿元大幅增长了87.16%;与上年同期相比反差更大,上年同期A股资金净流入额为7278.50万元。23个申万一级行业无一幸免,全部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个股方面,仅有383只个股呈现资金净流入状态,占比不足16%。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年末因素的影响外,2014年A股市场面临着IPO重启、资金面紧张、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制约因素,这种不乐观的预期使得资金提前逃离市场躲避风险。

  资金全线净流出

  股市也闹“钱荒”

  12月以来,所有的市场板块和申万一级行业均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从风格上来看,上证A股和创业板是资金净流出额环比增幅最大的板块,分别为1.08倍和1.12倍,深证主板A股和中小板的增幅分别为30.92%和70.35%。

  从行业来看,23个申万一级行业全部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其中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行业的净流出额居前,分别为148.79亿元和114.47亿元,其次,机械设备、化工、交运设备和信息设备行业的资金净流出额均超过了50亿元。黑色金属和餐饮旅游行业的资金净流出额较少,均未超过10亿元。

  而与上月相比,交运设备的资金净流入额由11月同期的9.55亿元变为12月的-75.15亿元,成为变化幅度最大的行业;其余行业在11月和12月均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其中,信息设备、电子、金融服务行业的资金净流出额分别同比增长了6.9倍、5.89倍和2倍,采掘和有色金属也分别增长了1.32倍和1.27倍,说明这些行业面临着资金的持续撤离。

  与上年同期相比,信息设备行业的同比变化率最大,资金净流入额在上年同期为3.26亿元,而今年为-52.95亿元。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房地产、交运设备、吉奥用电器、采掘、金融服务、黑色金属等行业也呈现类似的反差,建议投资者注意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申万二级行业中,石油开采、饲料和餐饮业12月以来资金呈净流入状态,建议投资者可以关注。

  个股方面,多伦股份、金地集团和大连热电是12月以来最“吸金”的三只个股,净流入额均超过3.3亿元,而其实它们在11月均呈现资金净流出的状态;兰州民百、金牛化工、信息服务和中国船舶的净流入额均超过2亿元。相反,华谊兄弟12月的资金净流出额达到22.57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个股;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海通证券、广汇能源和包钢稀土的资金净流出额均超过10亿元。

  钱紧预期升温

  制约贯穿2014

  当前年末因素对资金面和A股市场的表现均形成制约,但导致资金大面积出逃的原因还是对2014年股市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的提前规避。

  首先,A股在2014年伊始就面临着IPO重启的重大冲击。IPO在时隔一年多之后终于重启,且采用注册制,这种压抑的需求释放或将在新年伊始就引发前所未有的新股发行速度和节奏。这些新股中不仅有创业板中小盘股,还有不少大盘股积极筹备,对A股市场的资金分流作用不可小觑。同时,增发、可转债、新三板扩容,以及创业板再融资放开的传闻,都意味着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将大幅上升,供需环境十分严峻。

  其次,我国内部“钱紧”频现,外部面临美国QE缩减规模引发外资回流,内外夹击引发A股市场资金撤离,也将使得流动性偏紧成为常态,对2014年股市形成制约。12月“钱荒”再现,显示出当前社会资金配置存在其不合理之处,问题的解决与各种改革的开展不会一蹴而就。而当前,美国已经开始缩减QE规模,尽管目前缩减额度不大,但这一动作意味着政策的收紧,也将陆续引发外资撤离新兴经济体。

  再次,“调结构、转方式”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2014年重要任务的展开,都意味着明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缩减地方债务平台等诸多任务,都伴随着去杠杆、修复资产负债表,这必然会给经济带来阵痛,引发经济增速的放缓。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将有2.9万亿的信托到期兑付的压力,流动性或将面临大考。在流动性及其预期均不乐观的当前,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

  □本报记者 张怡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