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僵尸股”拷问新股制度设计

2014年01月28日 09:0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IPO大潮刚刚告一段落,新股上市的炒新热潮再次扑面而来。从1月17日纽威股份率先上市,到今天沪深两市9只新股齐挂牌。8个交易日,却有多达36只新股汹涌袭来。如此密集的上市速度,其实正是监管部门动足脑筋用来防范炒新的举措。

  然而,证券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不会乖乖按照监管部门的指挥棒来转。有时候甚至正好相反,比如这一次,新股上市集体成为“暴涨的僵尸股”,便极大地讽刺了为抑制新股暴涨而制定相关规则的监管者们。

  为迎接IPO重启,沪深交易所在去年12月相继推出超出市场预期的新版“限炒令”。“限炒令”规定,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上限为44%。同时,当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的震幅首次超过10%和20%的“高压线”时,该只新股还将被临时停牌。

  在诸多限定下,截至昨天,深市上市的24只新股,有23只两次遭遇“高压线”。这使得它们的交易时间大幅“缩水”——由原本的4个小时减少为目前的“3分零2秒”。由于停牌时间过长,新股的交易需求未能在上市当天充分释放,在随后的交易日中,新股继续暴涨反而成为一大另类“亮点”。

  “限炒令”尴尬的现实,其实凸显了监管层难以割舍的行政干预情结。从新股发行的市值配售,到上市后的“限炒令”,“看不见的手”一直试图让本次新股发行改革“看上去完美一些”。

  然而,理想与现实永远都有距离。既想让新股顺利发行出去,又想上市后既不破发,又保持适当的涨幅,根本就是一种幻想。证券市场不会让大多数人既猜对开头,又猜对结尾。如今新股市场的乱象表明,改革新股首日交易制度必要而迫切。王洁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