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珠江桥”的内忧外患 IPO被终止审查

2014年02月11日 13:37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酱油是大众厨房必备的调味品,国内酱油生产厂家多达数千家,且地域色彩较为浓重。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桥”)于2012年4月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登陆深交所,发行不超过2608万股,拟募资金1.04亿元,用于4.4万吨高盐稀态酱油及复合调味料项目和国内营销网络的建设。但是,就在IPO重启后,珠江桥却被终止审查了,原因是什么?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外患——出口渠道难扩张

  据招股书介绍,2009~2011年,珠江桥酱油稳居我国酱油出口第一。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1年珠江桥酱油出口额逐年增长,出口数量占我国酱油出口总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30%左右,且在报告期内,该公司前五大客户基本保持稳定。

  但一些曾在珠江桥工作的人士透露,该公司海外销售渠道的情况并不像数据所显示的那么乐观:“其实珠江桥很多在国外的销售渠道都是早年建立的。珠江桥这个品牌约在1958年创立,当年在相关外交政策的配合下,珠江桥也顺利将品牌推到国外。最主要还是得益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因为很多华侨都是从广东、香港等地走出去的,对这个品牌还是有一定的认同,而目前很多在国外的销售渠道都是当年的代理商打下来的江山,现在要再拓展国外的销售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竞争的激烈,如日本的酱油便是其在国外的最主要竞争对手,要抢占或扩大国外的市场份额日益艰难。”

  另一方面,珠江桥酱油出口受出口退税政策影响较大。按照国家出口退(免)税的相关规定,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期间,珠江桥酱油的出口退税率为13%;2009年6月1日起提高至15%。以2011年为例,2011年珠江桥营业收入为40119.12万元,出口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0.83%,高20390.69万元。

  内忧——品牌认知度低

  据悉,酱油是我国调味品市场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之一,目前已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一是以广东地区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的粤产酱油;二是以华东地区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沪产酱油;三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外资酱油;四是以当地消费为主的区域性酱油。而从我国目前酱油供给情况看,高盐稀态酱油占整个酱油市场份额相对较低,或不足10%;而以低盐固态发酵为主或以此工艺为基础改进的其他工艺生产的酱油则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据招股书显示,高盐稀态酱油类产品是珠江桥的主导产品。2009~2011年,该公司高盐稀态酱油类产品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9.19%、60.55%、55.39%。

  然而珠江桥赖以生存的主导产品却还要面对国内强大的竞争对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从本就不大的国内市场中分一杯羹,将是该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酱油市场零售货值约261亿元,广东省的酱油产量则占据全国45%的份额,其中在广东“起家”的海天酱油和李锦记分居前两位,其中海天酱油占国内市场份额达18.7%,两者合计占有率达22.3%。据悉这两家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广东本土。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珠江桥国内收入中来自广东省外的数额在逐年提高,但主要来源仍是广东本地市场。面对国内市场开发更早、品牌知名度更大的海天酱油和李锦记,珠江桥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此次的募投项目4.4万吨高盐稀态酱油又该如何消化?

  除此之外,还有媒体爆出珠江桥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瑕疵。笔者认为正是因为上述问题,珠江桥最终没有通过证监会的审核。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