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06只股票先于沪指跌破1849点

2014年03月17日 10:3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以3月14日收盘价计算,当前沪深股市2466只可比A股中,有506只个股的股价已经先于沪综指跌破1849点的支撑,房地产、化工、有色金属等权重周期股是此类弱势股群体的主要构成。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预期较差,大量权重周期股先行破位将给中期市场带来非常不利的心理预期,投资者可以将此类股票作为整体市场走势的先行指标加以关注。

  两成A股跌破1849点

  2013年6月,在“钱荒”压力持续发酵的背景下,沪深股市持续下行,沪综指在6月25日盘中创出1849.65点阶段新低。此后,随着流动性紧张情况缓解,市场也在1849点长针探底后转危为安。尽管近期大盘再度走弱,但以沪综指上周五2004.34点的收盘价看,距离1849点低点也尚存较大空间。不过,个股情况远没有如此乐观,以上周五收盘价计算,当前已经有大量A股先行跌破了1849点支撑。

  将2013年6月25日收盘价与2014年3月14日收盘价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当前跌破1849点支撑的个股。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沪深股市共有506只个股跌破1849点时的股价,成为近阶段市场中最为典型的弱势股。值得注意的是,在2466只可比A股中,跌破1849点位置的个股占比达到两成,显示弱势股数量比较巨大。

  此外,从具体个股的破位幅度看,有29只个股的当前股价较去年6月25日收盘价下跌超过30%。其中,昌九生化、江河创建、阳煤化工三只股票破位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64.27%、48.03%和47.01%。与之相比,沪深股市有65只个股上周五收盘价较去年6月25日收盘价大幅上涨50%以上。从上述对比看,一旦资金近期误入弱势股板块,在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方面都会承受巨大的损失。

  弱势股现四大特征

  具体而言,上述506只弱势股具备以下四点特征:

  首先,大部分弱势股具备典型的周期特征。从506只弱势股的行业分布看,房地产、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四大行业贡献了最多的个股,弱势股数量分别达到48只、47只、39只和30只。与此同时,弱势股数量最多的前七个行业,也全部都是周期性行业,上述行业内的弱势股数量总计达到248只。

  其次,估值不是强弱划分依据。从506只弱势股的市盈率(TTM)看,既有经营亏损或微利导致估值畸高的股票,但也存在银行等大量市盈率不到10倍的低估值品种,统计显示10倍市盈率以下的弱势股多达67只。从中不难看出,估值高低并不是近段时间个股强弱划分的主要依据。

  再次,低价股占据较大比例。以上周五收盘价为基准,506只弱势股的平均股价为10.27元,其中股价低于10元的低价股多达342只。显然,这些先行跌破1849点的弱势股给那些偏爱低价股的投资者制造了较大的陷阱。

  最后,权重股占比较高。统计显示,506只弱势股的平均总市值为194.88亿元,其中总市值超过150亿元的大盘股多达95只,从权重股在整体市场中的数量看,这一占比并不算低。

  先行指标意义值得重视

  506只率先破位1849点的股票值得投资者关注,因为此类股票有可能成为整体市场走势的先行指标。

  一方面,这些弱势股中包含了大量银行、有色金属、煤炭等权重股,而此类股票恰恰在当前A股市场中权重最大。对于整体市场来说,大量权重股破位往往预示市场后市不佳。另一方面,从上述506只弱势股的构成特点看,对宏观经济敏感度最高的周期股占比最大。从以往的市场中期波动看,在一段经济下行引发的股市中级调整中,周期股往往会先行下跌,但此后周期后端的消费等行业板块也很难幸免。从这个角度看,506只弱势股也更加类似于市场运行的先行指标。

  分析人士指出,从先行指标的意义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对上述506只破位1849点的弱势股进行观察:其一,如果此类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表现低迷,甚至股价重心进一步下移,可能大概率意味着整体市场短期内难以走出下行通道,沪综指后市考验1849点的可能性也将明显提升;其二,作为市场中先行破位的品种,上述弱势股也有望成为整体市场中期企稳的先头部队,未来一旦此类股票大面积止跌反弹、走出调整格局,则很可能意味着一轮系统性上涨为期不远。

  □本报记者 龙跃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