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筑底进程仍将反复 收缩战线布局个股

2014年04月02日 13: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周二,在汇金增持五大行、官方PMI数据企稳等消息刺激下,沪指企稳反弹,而创业板指也在持续下跌过后迎来更大幅度的反弹动能。不过,反弹过程中量能依然相对萎缩,表明市场情绪依然相对谨慎。总体而言,目前政策面向上趋势明显,短期大盘继续面临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主板股指下行空间相对有限,但当前利空因素仍未完全出尽,稳增长举措难超预期,IPO政策的不确定以及个别信用风险事件持续引爆等,都对市场的估值提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股指的筑底进程仍将充满反复,系统性机会仍需耐心等待利多因素持续发酵。而短期个股热点发散化特征下,热点的持续性明显下降,把握难度也随之增大,更多地应采取收缩战线、重点进攻、逢低布局的投资策略。

  政策面暖风不断 中期底部初步筑就

  自资本市场“国六条”之后,近期市场纷纷预期,包括注册制改革、发展私募市场、再融资以及推动兼并重组等内容的“新国九条”将于近期出台,这可能意味着新一轮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正逐渐推开。

  的确,资本市场的改革正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事关市场化、国际化的实体经济需要,也是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优化市场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助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资本形成和股权流转的非常重要的“舞台”。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资本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资本市场的确有望迎来新一轮难得的发展机遇。

  近期,相关的利多政策正逐一出台,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提高QFII投资比例、推出优先股新型工具以及有望推出个股期权等创新产品、完善股指期货等创新产品结构,以进一步适应未来以机构为导向的投资者结构。除此之外,为提高资本市场的活力,发展私募市场、鼓励兼并重组等相关政策后续都将有望持续出台。

  至于市场当前广为担心的IPO,当前来看,IPO政策仍在进一步修复进程当中,短期将暂停接受新上市申请,重点化解存量堰塞湖问题,将秉承“新三板化解一批、严格审核自动淘汰一批、分流上交所上市一批”等原则,最终或将有400-500家的企业逐渐上市,力图最大程度缓解短期供给大幅提升压力。

  综上可见,且不论汇金再度增持五大行的直接利多影响,管理层呵护股市的意图已是十分明确,除此之外,在1-2月经济数据超预期下滑之后,稳增长已提上日程,二季度经济见底回升预期逐渐升温,系统性风险担忧明显缓解,因此,市场中期底部已初步铸就。

  热点发散持续性下降

  逢低布局个股机会

  尽管我们认为主板的中期底部已经初步铸就,但由于利空因素仍未完全出尽,市场短期风险偏好仍难以大幅提升,因此筑底进程仍将充满反复。而短期利多因素犹待进一步发酵下,盘面表现必然仍是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因此,个股的走势也仍将出现较大的分化。

  去年的市场热点是一个逐渐积聚的过程,而今年却呈现明显的扩散化特征,资金逐渐从旧热点中撤出,并着力挖掘新的市场机会,无论是传统行业,亦或是新兴成长股,都力图价值再挖掘以及寻找出新的成长逻辑。因此,与去年涨估值的态势不同的是,存量资金扩散化下,总体而言创业板指的估值将呈现回归态势。面对新市场新格局,则必然要有新思路,总体应对策略是:收缩战线,重点进攻,逢低布局。

  首先,进一步收缩战线。对于成长股,应坚决采取收缩战术,面对涨幅较大,估值已经严重透支未来成长,而短期面临较大的业绩风险的个股,应予以摈弃,逢高就是减仓良机。

  其次,重点进攻新方向。政策驱动与创新仍是年内非常重要的两条主线,政策驱动包括年内已经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国企改革,以及节能环保、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能机器等政策大力推动的产业。而创新主线下,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创新新浪潮下,在一定的创新事件催化剂因素下,则也有望继续迎来脉冲性上涨机会。

  最后,重点策略在于逢低布局。在可预见的二季度里,我们仍难以看到非常明显的系统性机会,市场仍将在政策面向上、基本面向下的双重博弈中继续权衡。因此,存量博弈特征下,市场总体估值难有大幅提升可能,追高个股存在较大的震荡风险,最优策略则是敢以逢低布局政策导向明确,年内成长路径依然清晰、估值相对合理的个股机会。

  □南京证券 周旭 温丽君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