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企员工持股需过“四道槛”

2014年04月03日 10:4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以员工持股为亮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成为国资改革日渐明确的趋势。目前不少国企、央企相继成立改革小组,开始考虑尝试员工持股的激励计划,部分地方国资系统也开始加速部署,拟上半年出台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实施办法,鼓励企业以员工持股方式处理劳动关系。

  以员工持股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被业内视为推进国资改革进程、加速国有企业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的共同体。可以说,员工持股制度可以成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行之有效的股权激励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不过,任何股权改革的创新探索都存在市场争议,由于涉及企业利益及国有资产再调整、再分配,加上“全民持股主义”的法律规范尚待完善,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仍然难逃诸多质疑之声。在国有资产管理、股权激励制度设计、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等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如何让员工持股的机制合法化。在目前公司法的规定中,存在数量超过200名的员工持股的公司将一律不得上市。如何回避这种对员工持股会机制的严格限制,采取一套新的方案计划既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又能同时获得现行法律的认可,对企业而言着实是一道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上海绿地管理层通过成立多家有限合伙企业来吸收超出规定的员工持股,以第三方投资公司来管理上述合伙企业,并承接员工持股会机制。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双重有限合伙的样本将有利于解决员工持股合法化的问题,可以作为当下国资改革的样本。

  第二,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不少人仍担心将股权分散至个人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把过去个别历史案例仍作为谨慎操作的理由。如果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企业经营外部流失股权将会达到很高的比例,最终成为个人“掏空”企业的另一条路径。实际上,此前很多拟上市公司的内部员工持股计划在试点过程中就出现过舞弊现象,比如企业高层冒充职工名义持有企业股份,IPO后高价套现获得巨额收益。如果员工持股没有相对透明的公示制度和较强的监督约束,其改革最终可能让少部分人牟取暴利。部分专家建议,可以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对员工持股的股权价格适度给予5%-15%的折扣优惠,但不能过度折扣,以防止过度分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如何激励员工参与持股计划。如果在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及实现方式上的约束过多、过于复杂,可能会打击员工对持股计划的积极性,导致员工持股最终流于形式。

  第四,如何防止持股分散影响企业经营。员工持股改革的另一种极端就是可能出现股权过于分散,使企业角色表决权相对分散,损害企业管理决策。部分员工若没有专业经验管理自身股权甚至还会出现私下交易、恶意收购的现象,扰乱资本市场。这也意味着员工持股计划必须完善对股权授予、股权流动、股权退出的相关规定,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同时设置合理的持股员工投票权重,强化“内部人控制”。

  总体而言,员工持股是国资改革背景下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创新,其中将涉及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重新安排,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员工持股改革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员工持股涉及的多重主体利益分配问题,地方政府还须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速探索推进员工持股改革。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