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皮海洲:上交所确有必要修炼内功

2014年04月08日 16:41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4月7日晚间,上交所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红利到账时间、账户指定交易和过户费问题。其中就红利到账时间问题,上交所表示,从2014年6月1日起,沪市公司红利发放日将安排在股权登记日下一交易日。至于账户指定交易和过户费的问题,上交所的答复称目前正在研究解决的过程之中。

  从上交所对上述问题的回复以及对红利到账时间问题的解决来看,上交所已开始注意对内功的修炼了,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毕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交所确有修炼内功的必要。

  基于近两年上交所在沪深交易所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进入马年以来,上交所频频出击,力图挽回不利局面。不过,尽管上交所的举措得到了证监会的大力支持,证监会为上交所大开绿灯,但上交所的举措并没有在市场上赢得掌声。

  比如,上交所拟推战略新兴产业板的举措,虽然相关的方案还没有得到批复,但证监会明显为新兴产业板的推出打开了方便之门。最近证监会打破了企业上市地与首发股份数量挂钩的规定,表示首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在沪深市场之间自主选择上市地,不与企业公开发行股数多少挂钩。这意味着小盘股也可以登陆上交所了。这一决定不仅有利于近阶段上交所与深市争夺IPO资源,更为下一步新兴产业板的推出打下了基础。

  但上交所的这一举措却并没有赢得投资者的支持。在投资者看来,这不过是开办第二个创业板而已。其最终必将加剧股市的新股发行压力,加剧沪深交易所的同质性竞争而已。此举甚至还将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又如,上交所竭力主张在蓝筹股试行T+0,甚至在上证50成份股中试行T+0,此举同样遭到投资者的非议。因为此举是在制造股市新的不公平,是一种践踏法律的行为。

  也正因如此,市场对上交所的相关举措不予认同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上交所的一些举措也确实欠妥,可以说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甚至危及到上交所自身的长远发展。

  以推新兴产业板为例,这明显是与上交所的蓝筹股市场定位相违背的。虽然从目前来看,可以从深交所那边抢得一些上市资源,但这其实是上交所自贬身价。作为中国股市的主板市场,甚至是蓝筹股市场,沪市其实代表的是中国股市形象,而且也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一方面由于沪市是一个蓝筹股市场,因此沪市也是QFII与RQFII投资中国股市的最主要阵地;另一方面未来的国际板也将设立在上交所,一些国际化的公司将通过国际板登陆上交所。因此,沪市实际上就是中国股市的“国际化市场”。与此相比,深市主要是一个“国内市场”。如今,上交所却要通过设立新兴产业板来与深交所抢夺上市资源,将蓝筹股市场变成一个中小企业市场,这显然是自损形象。

  更重要的是,为了成就上交所的新兴产业板,证监会还打破了上市地与首发股份数量的限制,这同时也意味着深交所也可以发行大盘股了,甚至可以与上交所争夺国际板了。这对于深交所来说,可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对于上交所来说,恐怕是福兮祸之所伏吧?

  也正因如此,上交所要增加沪市的吸引力,扭转在与深市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与其搞新兴产业板来与创业板进行同质化竞争,与其用高价发行来招揽上市资源,还不如先修炼好自身的内功。比如,红利到账时间、账户指定交易和过户费问题,这些明显与深交所存在差距,这些问题当然需要加以解决。

  而与此同时,上交所更需要抓住国资改革的机会,配合国资部门或其他有关部分采取多种措施。如引入市值管理制度,让一些大国企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能够重视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尤其是在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值的情况下,要求上市公司回购股价或由大股东增持股份。又如,在大盘股公司中引入“缩股”这一资本运作方式,以此活跃大盘股的交易。此外,基于蓝筹股在分红上的优势,为体现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上交所可积极推动管理层及税务部门取消红利税征收,并取消现金分红后的“除息”做法。通过这些措施来激活大盘蓝筹股,进而增加沪市的吸引力。

  否则,即便沪市开出了新兴产业板,那最多也只是增量的活跃,这对于活跃蓝筹股市场作用有限。实际上,只有让沪市的蓝筹股活跃起来,这才是激活沪市的关键。除此之外的措施,对于沪市来说都是背本趋末。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