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官独董能否“读懂”投资者的期待

2014年05月05日 10:55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独立董事制度是在2001年8月被引入中国上市公司体系的,其目的是让独董作为与监事制度相辅相成的投资者监督公司的砝码。独立董事的薪酬并不低,目前,A股中独董薪酬排行前100名的最高每年100万元,最低也达到了每年25万元。

  近期关于退休高官频赴上市公司任职独董的曝光一度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话题。据报道,截至4月21日,在市值排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多达41位政府退休高官担任独立董事。

  其实,退休高官到企业任职独董这种现象在国外一直很“流行”。在商言商,在官当官,政府高官和商界高管之间的角色转换、职责切割非常成熟。毕竟官员摸爬滚打几十年,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其社会公信力和独立履责的能力意识都理应胜任上市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当然国外相关的监管制度也非常完善。

  但在中国,事情似乎并未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良性发展,企业聘用退休高官担任独董或是更看重如何利用退休高官们曾经掌握的各类资源,或是所谓的“期权腐败”,回报官员任上的利益输送。恰恰被忽略掉的就是独董的本职工作意义所在。

  也正因为这样,高官独董们只拿钱不办事,当“花瓶独董”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经常会出现没有一例独董投反对票、弃权票或质疑的情况,主板公司也是如此,令广大投资者抱怨不断。

  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本意是让独董发挥各自所长,限制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不合规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今却成了一些退休官员追逐名利、挤占社会资源的工具。

  以独立董事履职最直接的表现出席会议情况看,通讯表决和委托表决比比皆是。流于形式的参与方式很难想象能对公司决策发表什么有价值的意见,其站在中小投资者利益发表独立意见的初衷几乎完全丧失。

  当前对独董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已刻不容缓。高官独董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他们拿的这些报酬是否名副其实?对于独董有没有追责和调查的管理办法?有投资者建议,不妨将独董薪酬与出席会议次数、发表有价值意见、包括小股东在内的股东打分评估挂钩,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考核方式。

  □叶苏浔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