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部分基金子公司收缩类信托业务

2014年05月14日 13:3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即便没有规范基金子公司发展的“紧箍咒”,基金业狂飙突进式扩张所带来的后遗症也已逐步为业内人士所认识。近期,个别基金子公司发布的旗下产品涉及风险的公告,更加剧了外界对基金子公司业务的忧虑。出于风险防控目的,多家基金子公司已逐步收缩类信托类业务。

  井喷式发展藏隐忧

  仅仅过去一年半时间,基金子公司就实现了高速的扩张。数据显示,目前60多家基金子公司合计注册资本32.13亿元,平均4795万元,与其1.38万亿元的管理资产相比,杠杆高达429倍。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旦爆发信用风险,以基金子公司自身的资本实力,在兑付上无法善后。

  虽然这1.38万亿元的管理资产规模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通道业务”,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金融同业业务的实务操作中,大量存在“抽屉协议”,一旦出现兑付危机,届时很可能出现责任认定问题。而今年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导致信托或类信托固定收益类产品兑付进入多事之秋,这成为业内一个基本共识。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多位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反思基金子公司井喷式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隐患。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子公司爆发兑付危机概率尤甚于信托。在项目选择上,基金子公司由于成立较晚并无太多话语权,又急于快速发展,因此接受了不少被信托挑剩下来的项目。

  正是在此背景下,近期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不得开展资金池义务,不得通过“一对多”专户开展通道业务,通道业务要在合同上明确风险承担主体和通道功能主体。

  “弯道超车”遇挑战

  过去几年,A股市场低迷促使基金公司急于找到一片新的蓝海,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业务成为“诺亚方舟”。大力快速发展子公司业务,一度成为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新基金公司谋求“突围”的有效路径。一些公司也的确借此实现了资产管理规模的跃升,甚至为公司贡献了不菲利润。但随着子公司业务风险逐步显现,这一“弯道超车”路径还能否行得通,成为摆在从业者面前的一大疑问。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公司的优势在于市场风险的把握和标准化资产的管理,对于信用风险管理和非标资产的创设缺乏经验,因此纵容子公司无节制发展类信托业务无疑会为自己埋下一颗地雷。

  事实上,在前述通知出台前后,出于风险防控目的,诸多基金子公司已经开始逐步收缩类信托类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以子公司业务为发展重心的基金公司,在未来一个阶段需要积极调整方向应对,发展速度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不过这种调整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黄淑慧 李良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