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国九条”时代五大焦点破题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5月26日 13: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这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在新“国九条”顶层设计的指引下,中国衍生品市场站到大变革、大发展的起点,期货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打破僵化体制和僵化思想的藩篱,制度创新的全面提速、投资工具的日趋丰富和交易机制的日益完善,将共同描绘期货市场的新蓝图。

  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引进来”与“走出去”双翼齐飞,更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更精细化的资产管理和更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将共同打通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空间。

  身处期货市场变迁与转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有幸见证思维火花的碰撞、创新意识的激发;在思想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我们将有幸记录行业成长的困惑和挣扎,记录破蛹而出的生机与活力。

  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监管层在内部会议上指出了落实新“国九条”的具体任务,其中包括:如何“拓展期货市场”、落实促进场内场外市场协调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研究引导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的配套政策、研究对产业类做市商的扶持政策及监管要求,研究期货市场结算模式问题等。本期风云对话将邀请广发期货副董事长肖成、宏源期货总经理王化栋、国投中谷期货总经理高杰就此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期市如何突破“小众”概念

  中国证券报:如何理解“拓展期货市场”的新表述?

  肖成: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对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规避需求愈发强烈。而且,存在这种避险需求的企业不在少数,因此,期货市场一定要突破小众市场的概念。

  其次,从法制环境来看,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金融领域均实现了“有法可依”,唯独期货领域还缺少一部《期货法》。如果不拓展法律空间,期货市场发展就会严重受到制约。

  第三,市场主体方面,交易所的交易品种仅限于场内,而从国际市场发展经验来看,场外市场规模远大于场内,交易所需要进一步向场外市场拓展;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相关进入期货市场的配套政策需要完善,期货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巨大空间;此外,期货经营机构作为替其他机构管理风险的部门,自己的经营风险却没有工具可以用来规避,且受业务范围的制约,无法主动给企业提供增值的管理服务。

  最后,监管部门应解放观念,放松管制,更多地采取事中与事后管理,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为监管改革方向,给予期货市场更多发展空间。

  王化栋:拓展期货市场需要打破原有的限制和约束,让市场和主体按照自身规律成长,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一是期货市场品种和工具的拓展;当前商品期货品种不少,但还不够,金融期货只有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还缺少外汇期货等品种,且单个品种的合约结构也不丰富;工具方面,期权、互换、掉期等工具近年在国外发展得比期货更快,而国内期权则还没有上市。

  二是投资主体范围拓展。国内期货市场投资主体以自然人为主,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应用期货市场不多。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募集个人的钱,集合资产进行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能够吸纳更多个人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

  三是中介机构经营类型拓展。国内期货中介机构经营类型单一,以经纪业务为主营业务,缺少市场需要的做市商、交易商等多样化经营主体。在美国期货市场,拥有FCM、IB、CTA、CPO等多种类型的经营机构。期货市场品种和工具的拓展,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会对期货中介机构提出各类专业化的服务需求;投资者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则将促进期货中介机构创新转型。

  高杰:伴随着产业经济、现货市场、物流体系的发展和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中国期货市场也逐步发展健全。时至今日,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反哺作用逐渐显现,领导层于此时提出“拓展期货市场”恰如其分。

  在拓展期货市场这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中,现货市场、远期市场等市场的发展健全,诚信体系的建设,乃至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相应考核制度的改革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期货市场的拓展建议从五个层面着手,一是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二是诚信体系的发展完善,三是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四是期货相关品种和工具的进一步拓展,五是期货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和功能的进一步拓展。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