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鞍重工股东蹊跷借“壳” 资金缺口待股民“补漏”

2014年05月29日 08: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9日讯(记者 邢晓宇)近日,辽宁福鞍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福鞍重工”)于证监会网站披露了其招股说明书,拟发行新股不超过2,5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5046万元。

  招股书显示,福鞍重工面临应收账款逐年上升,公司借款大幅增加,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同时,控股股东福鞍控股无实质性业务却有利润,主要客户相对集中等问题也颇受市场质疑。此外,福鞍重工属于大型铸件行业的公司,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占用量较大,对资金依赖度很高。但其财务情况似乎并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记者致电福鞍重工相关负责人,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截至发稿,也尚未有任何回复。

  应收账款逐年上升 资产负债率超六成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福鞍重工2011年-2013年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13,734.35万元、16,977.56万元、17,386.24万元,呈逐年上升,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5.69%、39.51%、35.58%,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91%、43.42%、43.13%,占比逐渐增加,总体占营收比例高达四成。较大规模的应收账款占用了公司的营运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

  除此之外,公司的借款额也在大幅增加,2011年到2013年,公司的短期借款余额分别为14,440.15万元、17,943.99万元、25,275.26万元,2013年较2012年增加了40.86%。同时,长期借款也大幅增加,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分别为18470.83万元、9040.79万元、13700.00万元,2013年较2012年同比增加34%。

  据悉,2011年度到2013年度,福鞍重工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5.65%、64.19%和64.12%,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为同行业上市公司均值的2.5倍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在应收账款大、借款多、资产负债率高的背景下,一旦下游客户需求降低,这将导致公司利润增速远低于收入增速,一旦应收账款难以及时收回,不排除甚至出现亏损的可能性。

  大股东皮包借“壳”谋控股 无实质性经营业务存疑

  招股书显示,福鞍重工大股东——福鞍控股直接持有该公司81.275%的股份,系公司控股股东,其中,吕世平持有福鞍控股90.00%的股权,系福鞍重工的实际控制人。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吕世平现任福鞍重工董事长、福鞍机械董事、建筑机装公司董事长、锅炉厂公司董事长、福鞍环保董事以及福鞍控股董事长、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

  事实上,在福鞍重工的招股书中明确披露,福鞍控股本身并无实质性经营业务,只是作为发行人的控股股东而存在。在福鞍重工设立前后,福鞍控股拥有的主要资产和实际从事的主要业务也未发生重大变化。

  毫无实际经营业务的皮包公司成了控股股东谋取上市企业控制权的空“壳”资源不免使人生疑,不过,更蹊跷的是,并没有实质性经营业务的福鞍控股在2013年度实现净利润4,363.02万元。

  生产设备折旧率过半 资金缺口加大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查阅招股书时还注意到,在该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中,精炼、熔炼、热处理、起重运载以及与生产配套的设备设施均出现了比较一致的折旧现象,其中熔炼设备原值1,653.59万元,净值为697.77万元,折旧率远远过半。

  此外,还有各类钢包、热处理炉、树脂砂生产线、配电变压系统、水泵房设备等均出现折旧率过半的情形。其募集资金所投入的项目也显示,该公司将用于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建设的资金达26,046.56万元,占据募集金额总额的74.32%。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在资金进入之后仍需要18个月的建设期,在此期间,福鞍重工的生产设备将面临近一步折旧,由此而产生的产能耗损对于该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作为一家身处于资本密集型的大型铸件行业的企业而言,资金量的大量需求一直都是企业无可避免的因素。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除短期借款余额呈现大幅上涨趋势外,在2011年度到2013年度的报告期内,该公司各期末应付票据余额分别为5,088.71万元、8,728.60万元以及12,024.00万元,2013年度与2012年度相比,增幅达37.75%。

  在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低迷的情况之下,资金对于身处调整期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就像是生命线,资金缺口或对企业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