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中小板创业板选上市标的应明显区分

2014年05月29日 11:1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时光荏苒,不觉间中小板市场推出已有十年。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创投机构,我们也和中小板共同见证了过去十年间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跌宕。

  站在创投人的角度,我们要感谢中小板的及时推出,因为在那之前创投从业者内心是有些迷茫的,没有顺畅的退出渠道,创投行业就没有未来。中小板的推出,对创投机构可谓是一场春雨,创投行业藉此快速成长,可以说是中小板孵化了众多的创投机构,从而在两三年后引起市场对创投行业的关注,资金、企业和创投机构三方的良性互动开始形成。

  具体说来,基石资本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们在2004年投资了山河智能,2006年通过企业中小板上市退出,创造了资本市场上的一个财富神话。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小板推出的最大受益者。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全体企业的99%,是扩大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远远超过那些引人注目的大企业。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存在间接融资占比过高、融资难的问题,资本紧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顽疾,中小板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打造的直接融资渠道,通过上市融资解决了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扶植了一大批优秀企业,比如苏宁电器等。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得到明显的缓解,这和中小板推出以及由此形成的创投机构、资金和企业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中小板的推出在某种程度上是创业板的前奏,五年之后创业板姗姗迟来,这也体现了监管部门一贯的谨慎和稳健的原则。

  对比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审核标准、监管政策等,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监管部门理念的开放和向先进国家学习的趋势。最近“京东”美国上市成功又引来不少资本市场人士的吐槽,对中国资本市场和监管部门大加讥讽。

  我的观点是,虽然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种种不足,但是它的趋势是向好的,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诞生属于自己的“BAT”,它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中小板推出以来,共719家企业挂牌,总市值达到38561亿元,累计融资6875亿元,IPO融资4581亿元,过去三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7%和5%,而创业板推出以来,共379家企业挂牌,总市值达到16627亿元,累计融资2378亿元,平均IPO融资2203亿元,过去三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和-0.3%,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在企业规模、平均融资额、估值水平和增长速度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在成长性指标上中小板更胜一筹。

  因此可以说,中小板和创业板在上市标的的选择上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区分,在过去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感受到这一点。企业具体选择中小板还是创业板上市的决定因素是上市进程的快慢而非企业质地的本质区分,成为一个随机抉择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中小板和创业板在上市标准和标的选择方面要进行更明确的区分,创业板应该持有更开放的进度,避免成为“小中小板”,要成为孵化“BAT”的平台,而让中小板成为真正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如果要讨论中小板推出十年,不能不提资本市场同期发生的另一件大事,那就是“保荐代表人制度”的建立和“通道制”的终结,这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令人艳羡的金领职业——保荐代表人,市场上对此也褒贬不一,更多的是指责保荐代表人利益和义务的不对等、收入过高等等。

  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中小板推出和保荐代表人制度的建立作为一个事件来看待。保荐代表人制度的核心价值不是创造了金领职业,而是该制度对“通道制”的终结,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本市场向市场化竞争迈进了重要一步。由于中小板上市公司以民营企业为主,市场化程度较高,当时的通道制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上市的需求,或者说不能实现企业间的优胜劣汰。保荐代表人制度则打破了通道制下以证券公司规模为基础形成的资源分配制度,它实现了证券公司之间的优胜劣汰,也实现了中小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避免行政因素对市场竞争的不当干预。所以我认为保荐代表人制度不是最完美的,但比“通道制”要完美。

  任何时候资本市场都有它的问题,有很多被批评的东西,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趋势。你可以说现在的市场有很多缺点,但与十年前相比,已经进步很多——中小板的发展就是例证,而且我相信这种进步会一直持续下去,我相信我们走在前途光明的道路上。

  基石资本董事长 张维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