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光大证券唱空伊利被吐槽 券商研报动机遭质疑

2014年06月04日 17:07 来源:经济参考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2014年6月1日,光大证券发布研报表示,伊利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全面冲击。未来6个月目标价的跌幅将超过33%,看空伊利至22.7元。受此消息影响,6月3日伊利股份跌幅达7.75%,当日市值蒸发达53.65亿元。光大证券随后遭网友吐槽,多位业内人士也对券商研报的可信度提出质疑。

  2014年6月3日,端午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伊利股份遭遇了三年以来最大一次盘面危机。截至当日收盘,伊利股份跌幅达7.75%,每股下跌2.63元,报收31.87元,创下了伊利股份近三年来单日最大跌幅,据公开数据计算,伊利股份当日市值蒸发达53.65亿元。

  6月1日,光大证券于端午节小长假中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伊利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全面冲击。”对其未来6个月的目标价看空至22.7元。而以伊利股份之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33.95元计算,其未来6个月目标价的跌幅将超过33%,市值将减少近230亿元。

  “这是国内资本市场机构鲜有的看空报告,更是继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机构首次如此公开看空乳业龙头股。”6月2日,在光大证券有关报告发布次日,一位来自上海的机构投资人士便向媒体坦言,其对伊利股份该份看空报告相当重视。

  三大理由看空伊利

  6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在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的符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的82家生产企业名单中,伊利股份四家工厂落榜。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伊利股份毛利率高达71%的常温液态奶产业正在遭受空前的全面冲击。

  “2013年行业低温奶规模445亿,占比整体的35%左右,进入到2014年,全国范围内300-400家区域乳企和城市型乳企战略性聚焦低温鲜奶和酸奶等,整体收入增速15%以上,区域龙头乳业公司低温增速20%左右,形成了快速增长趋势,对常温奶的替代性已经愈发强烈。”在上述光大证券发布的报告中如此解释其看空伊利的理由之一。

  此外,进口液态奶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将成为压垮伊利“常温奶”的又一根“稻草”。

  光大证券在报告中认为,进口液奶将一方面直接摧毁伊利蒙牛的常温奶概念升级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将逐步替代国产常温奶成为增量的绝对主力。而伊利股份现有的常温液奶盈利模式2014年开始经历盈利拐点,毛利率难再提升。

  正是受到上述原因的影响,光大证券认为伊利股份的收入增速将在2014年的三、四季度更为明显地放缓。

  伊利股份反击看空论

  针对光大证券看空的三个因素,伊利股份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存在产业替代的问题,常温奶更符合目前国内液态奶加工运输等现状,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较难改变。

  对于伊利四家工厂落榜婴幼儿乳粉生产名单的传闻,伊利股份负责人表示“伊利四家工厂落榜婴幼儿乳粉生产”的消息为市场误读。网传落榜的四家伊利工厂,均不再生产婴幼儿乳粉,故均不在食药总局本次公布的名单中,并表示伊利生产婴幼儿奶粉成品的伊利工厂全部通过新规审核。

  针对进口奶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它只会作为国产奶的一个补充,从运输、冷藏等环节成本考虑,进口奶也不可能全面替代国产奶成为增量主力。

  业内人士称:结论不够公允

  “无论从制约因素,还是企业经营管理角度,光大的这份研报显然都有些牵强。伊利液态奶能不能替代要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研报说了算。”国盛证券呼和浩特营业部总经理何跃峰表示,未来影响乳制品企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应该是奶源。如果从奶源因素考虑,长期来看可能会对伊利形成制约,但这也不是伊利一家的问题,而是全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何跃峰认为,伊利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举足轻重,光大证券研报所提到的三个因素很难撼动伊利公司核心地位,本次事件可能不排除是配合机构策略做空建仓的手段。

  一位来自私募股权基金的高管表示,不管是低温奶、常温酸奶还是进口奶,新产品结构短期内都不可能对企业业绩带来大幅影响,更不用说反映在股价上,所以光大证券研报给出6个月股价下跌超过30%的可能基本不存在。

  署名为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沈萌发文反驳光大证券分析师看空伊利三大理由,称报告在给出伊利未来三年基本稳定的每股收益数据后,先给出一个腰斩的目标价,再计算出行业同比更低的市盈率,最后得出“卖出”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不够公允。

  券商研报动机屡遭质疑

  “在各种利益驱动下,券商研报已慢慢变质。”著名财经评论家侯宁表示,研究报告注水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只有20%的报告比较实在,具有投资的参考价值,剩下80%都是添油加醋,推演的逻辑非常不严谨。

  有业内人士称,股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就是上市公司有广阔的前景,让股价下跌最简单的方法则是放出其主营业务收益缩水的信息,而这正是券商研报注水的主要环节。对上公司的未来空间作出判断时,他们的表现方式是用夸张的表现,让阅读者信以为真。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券商观点服从利益,研报成公开谎言”来形容机构研报巨大的影响力。皮海洲认为,不论是券商还是券商旗下的分析师,都必须维护投资基金的利益,因此券商发布的研究报告必须符合投资基金的利益。正是基于券商与投资基金之间这种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决定了券商研报不可能是完全客观公正的。真正的券商研报也许只限于利益集团的圈子里,而流传出来让投资者看到的多半是“公开的谎言”。正因如此,对于券商研报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投资者不可不防。(李双龙/新华社-经济参考网综合稿件)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