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IPO启动倒计时 机构“扫街式”调研

2014年06月07日 09:2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新股下周可能就要发行。”这是本周初某基金公司策略会的重点讨论内容。

  在基金经理丁晓(化名)的会议记录本上,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该公司此轮打新的战略方针:“低调、奢华、有内涵”;加强对拟上市公司的调研分析,则是此轮新股投资的重点策略之一。

  “扫街式”调研

  “本周例行策略会的讨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丁晓说,从多个渠道了解的情况看,IPO启动进入倒计时。“大部分基金经理认为,很可能下周IPO就要开闸。”

  其实,这个结果也是丁晓的心理预判。基于此,在策略会的第二天,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两家拟上市公司进行调研。

  在上一轮打新中,丁晓所在公司斩获良多。于是,对此轮新股投资,公司更加积极。“但在新规则下,打新的策略肯定会有所调整。”丁晓说,加强对拟上市公司的调研分析,是自己对此轮新股投资的重点策略之一。“从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公司质地等方面,对拟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分析,严格筛选优质标的,以便参与询价。”

  “要对拟上市公司的可比公司估值区间进行锁定,在该区间内进行报价;并对新股发行与老股减持比例、承销费率等关键变量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中签率。”丁晓称,打新策略总体是以基本面估值定价、模型测算为主;中签后,分配是按照同公司不同产品的申报量进行等比例分配,公司没有自主分配权,主要是看产品自身的申报量。

  具体到新股投资,丁晓透露,从目前预披露的公司看,比较看好品牌消费、高端装备、医药生物板块;在投资节奏上,四季度前发行的新股都会积极参与。

  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已过会企业约有50家。“这三个月我成了空中飞人,只为把所有企业‘扫街式’调研个遍。”丁晓说,证监会此前表示,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因此,按照月度均衡测算,6月至12月每月上市的新股约16家,四季度前将有64家新股上市。这些新股我们都会尽量参与。”

  报价能力受考验

  “对这次打新,公司老总特别强调‘低调、低调、再低调’。”基金经理张林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在上轮新股发行过程中,不少机构推出打新产品并高调宣传,不仅影响了市场情绪,而且受到监管层调查。“因此,低调是我们参与此轮打新的首要方针。”张林说,这次公司会把“打新基金”做成混合基金向投资者推介。“当然,打新基金占比仍然会高一些,至于多大比例暂时不便透露。”

  “除了要有低调参与的态度外,更要有较强的报价能力。”张林表示,证监会3月底发布的《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中增加了网下投资者参与报价时应持有一定金额的非限售股份的要求,同时对机构的报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决定》,网下投资者报价应当包含每股价格和该价格对应的拟申购股数,且只能有一个报价。非个人投资者应当以机构为单位进行报价。

  “即把原规定中的‘一个产品三个价’改成‘一个公司一个价’。”张林举例说,按照原规定,A公司若有3个基金产品,那么3个产品均可参与报价,而且每个产品可报3个价,这样A公司便有9个报价;B公司若只有1个基金产品,按一个产品三个价的规定,B公司只能有3个报价。“现在新规定明确,不论公司有多少产品,每个公司只能有一个报价,这让机构在报价方面实现了平等。接下来考验的便是机构的报价能力了。”

  丁晓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报价能力强的机构将在此轮打新中更胜一筹。

  超低仓位待开闸

  面对即将开启的IPO,集中资金打新成为不少机构的投资首选。“集中火力打新、炒新成为行业内的共识。”丁晓说,预计新股不败的神话将继续上演。目前已有不少基金产品调低了仓位,等着打新。他所负责的混合型基金正在以超低仓位等待IPO开闸的那一刻。

  从业多年的基金经理王栋(化名)则认为,除了打新,下半年的炒新行情同样值得期待。“打新的中签率很低,手头还会剩大把的资金。不管有没有打着,炒新也是必须的。”

  在王栋看来,每年都会有一波“吃饭”行情,今年下半年应该也会出现,而新股是比较确定的机会。对于新股投资的风险,王栋有着自己的独到看法。“貌似风险很大,其实不然。除了IPO政策对于市场的呵护,新股发行市盈率预计会比较低,更要看到当前的资金偏好就是炒小、炒新。”

  王栋解释说,尽管炒新看起来是给人接盘,但同时要看到股价的上涨空间,投资价值就在这里。“虽然炒新并不是闭着眼睛买股票,但需要做的研究没有那么深,关键指标是市值和行业。只要市值足够小,就有成长性。如果属于热门行业,想像空间就更大。把成长股简单理解为创业板股票已经不合时宜。”

  张林的打算与王栋不谋而合。实际上,在今年1月IPO启动过程中,张林已经尝到甜头。他打开全通教育的走势图,“上市第3天买进去,第二天就来了一个涨停,后来从64.8元的价位开始往下调整,一度跌到成本线,但我没有犹豫,而是继续加仓,现在股价又创新高。”

  对于全通教育这类次新股的走势,张林认为,资金的逻辑其实很理性,仅仅从当前的业绩看,股价的泡沫无疑随时可能破灭;但是从长期看,这些公司的市值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小,这个逻辑短期又难以证伪。而IPO的节奏决定了市场对于新股短期内不会审美疲劳,因此实际的投资风险不大。另外,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虽然很低,但只要经济在窄幅区间内波动,而稳增长的主线依然是“微刺激”,短期就还看不到机会。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