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打新狂热不减 舆论明显淡定

2014年06月20日 10:40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金立里

  前度刘郎今又来,走走停停的IPO于6月18日再度开闸。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当日有龙大肉食、雪浪环境、联明股份和飞天诚信4只新股进行申购,尽管市场打新热情犹在,但在世界杯、楼市遇冷、增值税简并等多重重大宏观新闻的包围之下,公共舆论给予这几只资本市场新丁的关注热情却大打折扣。

  舆论热情骤减

  四大证券报中,《证券时报》19日的头条给了增值税征收率简并,对于新股和打新,仅在导读栏匀出一个标题的篇幅导向内版一篇《打新诱惑 GC001昨飙升484%》;《上海证券报》在头版头条《一线楼市假摔》之外,宁愿将头条之下的黄金地段留给本地自贸区相关的新闻《FT账户时代开启》,也不给新股,只在边上给为打新而发疯的短融利率挤出了一块小小方格;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的版面上,新股的待遇亦未见好。

  至于《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等市场化的报纸头版显要位置,更是难见新股或打新踪影,遑论本性花心的都市类报纸。既然传统纸媒都如此意兴阑珊,网络财经门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页头条显要之处,也就没有新股的位置。新股只能在其下级频道或次级页面寻找存在感。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渠道,除去个别专注于IPO、新股的账号之外,其余媒体的官方账号和普通用户,议论也不多。

  这等境况,与5个月前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1月8日,时隔14个月后,新股申购重启,尽管在短短几日之后便再次陷入沉寂,但期间舆情起伏,却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统计,1月8日-9日两日,网络上关于新股的新闻及相关转载链接,多达49900余条,而6月18日-19日两日,这个数字却仅为3950。究其原因,正是当时出现了奥赛康这个“奇葩”。奥赛康1月8日进行申购之后,其捅出的老股转让和暴力超募现象,让舆论又惊又怒,媒体、投资者一片哗然,也让千呼万唤始出来的IPO新政尴尬不已。当时许多媒体报道都认为,正是奥赛康IPO被紧急叫停,使得刚刚重启的IPO再次暂缓。

  这一次重启,随着此前监管部门的一系列补救,这两个阻碍IPO前行的绊脚石已被铲除。这次进行申购的4家公司,尽管此前也有不少媒体通过各种角度挖掘其各自的问题,如雪浪环境被媒体质疑产能不足、业绩下降,又如龙大肉食,甚至被媒体质疑涉嫌集体资产流失,存利益输送;但在新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之下,却显得“干净”不少,不仅未被舆论质疑超募、圈钱,甚至被认为是“地板价”发行。

  对于两次新股申购中所表现出来的舆情差距,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分析师认为,一方面,是由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已然趋于成熟,4只登陆资本市场的新股本身资质无特别大的争议,市场对打新的态度亦渐渐归于理性;另一方面,经过过去一年多的议论,舆论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然付出了大量精力,对新股发行中可能出现的超募、圈钱等话题,亦显出“审丑疲劳”,所以对这一轮新股申购关注热情明显下降。此外,近日连续发生诸如央行定向降准、全国楼市遇冷、重大税制改革等重大新闻,再加上在半个地球之外的世界杯赛事,舆论精神被大大分散。

  打新仍待理性回归

  尽管舆论热情大不如前,但市场上的各路力量却仍对打新表现狂热。有观点不无讽刺地指出,经常呼喊“狼来了”的投资者,当“狼”真正到来了却想尽办法拥抱它。据估计,首批4只新股共冻结资金达到1500亿元。打新热火朝天,但上证指数却连跌3天,逼近2000点的整数关口,创业板指数的跌幅更是超过了5%。市场观点和媒体评论,都将股市大跌归罪于打新,“卖掉股票打新股”。

  为何各路资金对打新仍然如此狂热?多家媒体的报道都引述业内人士的观点指出,是因为“低价发行”。由于低价发行,市场对于新股上市后的预期收益率普遍较高,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新股疯狂追逐。据称,平均每只新股首日涨幅能达到40%。打新股向来都是A股市场制度性红利,尤其是在监管部门压低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禁止超募资金的背景下,新股制度性红利更加凸显。新股上市后的高预期收益率将导致认购积极,拉低市场中签率。而新股定价受压制,或显著低于二级市场同类股票,为本次打新股提供了较大的安全边际。

  此外,当前的制度安排对参与打新的机构并不设上限,因而入围机构的数量也远胜于前,机构表现狂热,情有可原。此节亦被认为是造成市场上短期资金需求抬升、从而导致短融利率飙升的原因。这是这一轮新股发行表现出来的新的特点,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所在,部分媒体报道标题颇为悚目:打新成吸金黑洞。不过,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到19日,相关的利率都回落到解放前。

  机构狂热,散户也不闲着。但对于散户来说,申购的难度却更大了。有观点指出,极低的中签率将使“小散打新”如“竹篮打水”。尽管如此,“71万,打满4只新股”等表述,还是见于不少媒体报道,部分微博、微信自媒体,更是不失时机地推出各类“炒新攻略”。其中,一则“牛散王萍一天动用9亿打新股”的消息,在社会化媒体之上传播甚广。

  总体而言,对于新股发行,市场舆论表现积极。有观点指出,质地优良的新股势必会给当前比较沉闷的二级市场带来“鲶鱼”效应,使得新的投资题材不断涌现。而对于打新,主流媒体的观点,仍是呼吁回归理性。如《证券时报》评论指出,过去几轮新股上市的行情中,遭遇“破发”的个股并不在少数,表明“打新必赚”已经徒剩虚名;在监管层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修改,以及新股发行即将常态化的背景下,投资者有必要修正新股投资的思维。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