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商证券业绩连年低迷 上市临门一脚再接监管函

2014年07月10日 08: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记者 马欣) 近日,*ST国恒的一纸公告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证券”)推向风口浪尖。

  公告显示,在对*ST国恒募集资金持续督导工作中未有效履行“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相关条款的督导职责,存在核查程序不严谨等问题,天津证监局决定对浙商证券及其两位保荐代表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而就在不久之前,浙商证券刚刚在证监会公布其预披露文件,对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天津证监局对其所出示的监管函,将浙商证券上市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有分析认为,该公司或因此被监管部门一票否决。

  此外,报告期内,浙商证券现金流量连续三年为负,加上业绩下滑,被指存在资金断裂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致电浙商证券董秘,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上市进程蒙阴霾

  2009年*ST国恒定增募资21.13亿元,浙商证券系主承销商。据*ST国恒2012年年报,*ST国恒在春罗铁路、罗岑铁路和酒航铁路三个项目上已投入逾12亿元,应该剩下募集资金约9亿元。今年5月,*ST国恒董事会自曝9亿元的募集资金很可能已于2010年被全部挪用。

  7月1日,*ST国恒发布公告称收到天津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天津国恒铁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中铁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光大银行深圳福田支行开立的募集资金账户,自2012年10月23日至2014年5月12日,账户余额一直不足8900元;另一账户在光大银行深圳福田支行开立的募集资金账户,自2012年12月5日到2014年5月12日,账户余额一直不足1800元。上述情况与国恒铁路前期已披露的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严重不符”。

  浙商证券作为这笔资金的监管方,天津证监局表示其在对募集资金持续督导工作中存在下列问题:1.未有效履行“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相关条款的督导职责,也未公开披露相关方违约情况以揭示风险。2.核查程序不严谨,未有效执行审慎核查、独立判断的督导职责,简单依赖银行方提供的账户对账单出具募集资金存放情况的核查报告,在国恒铁路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也未增加特别的核查程序,导致出具的募集资金专项核查报告与募集资金账户内资金实际存放情况严重不符。

  有投行人士表示,如果券商被监管机构警示,肯定会影响上市。另据企业观察报报道,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浙商证券如果确实被证实在本次保荐业务中存在违法行为,其IPO肯定会被证监会一票否决。

  财务隐忧重重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招股书后发现,2011-2013年,浙商证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1.97亿元、-11.83亿元和-13.3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连续三年均为负数,不免让人疑惑。

  据报道,鲁证创投业务副总监田飞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现负数要么是公司应收账款多产生坏账的可能,要么是公司投资收支不平衡所致。

  此外,报告期内,浙商证券经营业绩同样令人担忧。

  根据招股书,浙商证券2011-201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00亿元、1.69亿元和4.03亿元, 2012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4%。此外,2010年浙商证券净利润为6.19亿元,如此看来,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1%。

  据了解,浙商证券业绩受融资融券业务影响较大,而该公司在投资组合中更青睐股票投资。据投资者报报道,2010年浙商证券以黑马姿态成为2010年私募基金收益率第一,收益率超过30%;而2011年上半年,该公司部分产品跌幅却超过20%。整体上呈现大起大落的特征。

  同时,报告期内,该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17亿元、2.00亿元和-0.54亿元。

  现金流量为负,加上业绩下滑,资金层面不但存在压力,还会有资金断裂的风险。而任何新业务的开展和扩张,都离不开资金。从招股书来看,浙商证券在产品创新上略逊一筹。

  分级产品是2013年券商发行的主力,新发产品中九成以上是分级产品。但是浙商证券却没有发过类似产品。近两年,很多券商大力发展定向资管,浙商证券虽然也有相关业务,但是规模增长比较缓慢。去年,浙商证券定向规模大约在800亿,很多券商的规模都超过了千亿元。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