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超讯通信赊账过度待"补血" 坏账计提偏低疑粉饰业绩

2014年07月15日 07: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近日,证监会网站预披露了广东超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超讯通信”)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拟登陆深圳交易所,本次公开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拟募集资金2.72亿元。

  招股书显示,超讯通信在营业收入连年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与毛利率双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不断降低。除此之外,在应收账款高企的情况下,坏账计提比例过低,被指存在粉饰业绩的可能。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超讯通信董秘仲亮,截至发稿,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净利润与毛利率双降 流动资金紧张

  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4年1季度,超讯通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是3839.76万元、3877.40万元、2204.83万元及662.45万元,2013年净利同比下滑达43.13%。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8.35%、33.24%、25.71%和28.24%呈下降趋势并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超讯通信核心业务毛利率正在持续下滑。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超讯通信主要收入来自网络维护、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其中,前两项业务为公司的核心业务,网络维护业务在报告期内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收入,然而,2011年-2014年1季度,网络维护和网络建设毛利率均大幅下降,前者从2011年的38.60%降至25%近乎折半,后者毛利率也从2011年的38.24%降到30.36%,仅有网络优化业务毛利率保持增长,但是网络优化业务在其整个业务中占比最小,年收入贡献率还不足5%。

  面对去年的营业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超讯通信只解释称是“受营业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而对于毛利率的下降,并无明确说明。

  此外,招股书显示,2011年至201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2亿元、3.59亿元、4.45亿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612.17万元、1589.7万元、-2846.03万元。在营业收入连年增长的情况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却不断降低,2013年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可见财务状况存一定隐忧。

  应收账款高企 赊账过度亟待"补血"

  在营业收入连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却出现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的尴尬局面,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查阅招股书时发现,这或许与其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有关。

  招股书显示,2011年至2013年超讯通信的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8934.53万元、15024.11万元、25382.83万元,占当期净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4.85%、52.91%、61.35%,分别增长68.16%、68.95%。

  据悉,如果主营业务对应收账款依赖性较大,这将会给公司经营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并将加大公司可能面临的坏账风险。

  此外,截至2014年1季度末,公司银行贷款余额为7579万元,主要以应收账款质押和关联方担保方式融资。超讯通信表示,公司银行信贷融资能力已基本接近上限,必须通过外部股权融资方式解决营运资金需求。

  而据中国网报道,根据招股书财务数据简单测算,超讯通信2011年-2013年赊销比率分别为38.51%、41.80%和57.06%,这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对应收账款存在较大依赖,并且依赖程度呈上升趋势。此外,截止到2013年末超讯通信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到58.34%,是可比上市公司均值的2倍多,其资金饥渴程度可见一斑。

  坏账计提比例偏低 被指粉饰业绩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浏览招股书时注意到,超讯通信在应收账款高于同行业的情况下,坏账计提的比例却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而这也引发了业内质疑。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计提比例方式,面对90天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超讯通信选择计提比例为0%,而同行业上市公司宜通世纪跟华星创业则均为计提5%。同时,在2~3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上,行业平均计提比例为25%,超讯通信仅计提20%;3~4年的和4~5年的行业平均计提比例都为75%,而超讯通信的计提比例仅有50%。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由于90天以内不计提应收账款使得超讯通信2013年净利润增加了337.45万元,占当期净利润比例为16.08%。

  虽然每家公司的坏账计提比例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差距过大也难免会引发粉饰业绩的猜疑。业内人士表示:“通过采取激进的应收坏账计提方法,可以(记者邢晓宇)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