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经济“新常态”轮廓已清晰

2014年08月08日 15:41 来源:中国商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8月4日晚,南京东南大学800名青奥志愿者经过系统培训后庄严宣誓出征青奥会,并在仪式结束后点燃蜡烛,为近日昆山爆炸、云南地震中的伤亡者祈福。  CNSPHOTO提供

  求解货币政策新常态

  与宏观经济新常态相匹配的,货币政策新常态亦是市场较为关心的话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过去稳健货币政策下,以总量政策小幅微调为主。与过去货币政策有所不同,未来货币政策调整方面,大的系统性、总量性的调整较少,而是与调结构相结合,以局部定向性调整为主,对稳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未来货币政策实施的环境比过去主要以再贷款为投放基础货币方式时要好。”不过,连平表示,近段时间,外汇占款短期迅速大规模收缩或消失可能性较小,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的作用会进一步下降,未来的基础货币投放的创新还会进一步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温彬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就当前而言,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切实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尤其是解决“三农”、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通过正回购、逆回购、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F(常设借贷便利)等措施,确保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处于相对合理稳定的水平;另一方面,采取定向降准、结构性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薄弱环节和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

  实际上,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已取得初步成效。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6%,比3月下降0.22个百分点,同时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也较3月份下降1.14个百分点。

  但是,温彬认为这种所谓“新常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只能是阶段性的权宜之计。

  中金一份研究报告称,总体来看,总量宽松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一季度报告中,央行认为货币信贷和社融总量是“合理平稳的增长”,货币供应总量是“略有回落”,而二季度央行认为货币信贷和社融总量是“较快增长”,货币供应总量是“明显回升”。从这个变化也可以看出,央行认为目前的流动性环境已经较为充裕,并不是总量问题。但“降低融资成本”意味着货币收紧的可能性也不大,总体来看,货币政策相对上半年将逐步回归中性。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陆续披露,人们对新常态也有了更真切地认识和感受。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常态,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应怎样正确看待新常态?该如何适应新常态?

  中国经济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

  新常态因何而生——

  从速度层面看,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必然会换挡回落。

  从结构层面看,随着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耗费资本、土地等要素较多、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一二产业比重将下降,较少依赖资本、土地等要素、消耗较低的服务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从而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

  由于劳动力、资源等制造业成本上涨,出口竞争力将减弱,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储蓄率降低,投资能力也将降低,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会保障完善,消费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从而带来需求结构的优化。

  “当东部土地稀缺、劳动力匮乏后,相关产业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结构。”范剑平说,而城镇化提速、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结构。

  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越来越成为“稀缺品”,而在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中,人力资源更为重要,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劳动工资提高、收入分配结构优化。

  从动力层面看,过去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成为驱动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快速运转的重要动力,时至今日,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倒逼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

  从风险层面看,风险显性化并非经济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很多原来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开始暴露出来。 《人民日报》

  楼市渐入“新常态”

  最近10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共经历了三次下行周期,此轮市场波动被看作是市场的第四次下行。在以往的三次低迷之后,楼市均出现大幅上涨。但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虽然市场有升温迹象,但大幅攀升的局面恐不复存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库存已连续多月出现增长,表明整体市场的供需关系已经出现逆转,这也使得房地产市场的后发动力变得不足。

  在这种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态度正在从以往的“乐观”变为“谨慎乐观”。在北京7月29日出让的土地中,孙河区域的两宗地块遭遇流拍。究其原因,机构认为,去年该区域曾诞生过“地王”,如今的土地底价参照“地王”价格而定,但市场已不能接受。

  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土地交易量可能有所回升,但土地市场的整体热度很难随之升温。在供大于求较为严重的二三线城市,土地市场低迷恐将持续较长时间。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今年7月前30日,全国20强房企拿地额仅为109.8亿元,创今年以来的新低,比今年1月下降了八成。

  “公司拿地决策的周期明显变长,而且不会拿价格特别高的地块。”某上市房企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从去年开始,该企业就调减了年度销售增长目标,并在内部会议中指出,房地产企业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

  多数机构认为,本轮市场调整期的大背景和市场表现,意味着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形态将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楼市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房地产投资、土地交易、房屋交易量的增长均会变慢,房价增速同样放缓。在本轮调整期过后,这种局面将可能成为常态。 《中国证券报》

  适应新常态至少要完成三大改革

  对新常态问题的研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要搞清楚三件事:一是搞清楚经济增长潜力,科学判断经济增长潜力是避免过度刺激的基础;二是搞清楚我们要保的到底是GDP增长,还是就业增长,还是合理的失业率;三是在有了正确调控目标之后,如果确实需要一定程度的刺激,那么应如何避免刺激带来太大的后遗症,包括杠杆率上升过快、经济结构重型化、国进民退、产能过剩等。

  要解决导致“旧常态”下的调控模式的弊端,不仅仅是简单地改变宏观政策的技术参数的问题,还必须要改变造成这些旧的调控模式的体制原因,推动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这些改革至少应该包括:改革地方干部的考核体制,引入以民生指标为主的考核体系,实质性地扭转以GDP论英雄的激励机制;引入市场化的国企经理人选拔机制;建立一系列硬化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新机制(比如用法规形式建立地方债务的上限、公布全口径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建立滚动预算和债务可持续性预测、利用市政债发行来提高地方财政透明、推动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一些平台和国企违约等),放宽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管制,建立和参考财政脉搏指标来减少财政顺周期调控的倾向等。 (和讯网)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