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证监会:年报信披合规提升空间不小

2014年09月17日 11:30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作为上市公司年报直通披露的第一年,证监会于日前已全面完成针对上市公司的2013年年报审核工作。从年报审核情况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但仍存在包括信息披露不规范、财务会计披露事项存疑等问题。

  证监会近日公布的《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审核情况通报》显示,今年沪深交易所共完成了2018家公司的年报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对公司经营业绩、会计处理、“三会”运作、内部控制、现金分红、承诺履行等事项进行了关注,同时首次试行公开了180余家公司的年报问询情况,加大监管公开力度;证监会派出机构对775家公司的年报进行了重点审核;上市公司监管部门选取了8家公司年报进行审核;会计监管部门抽样审阅了415家公司的年报、内控评价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

  从年报审核情况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存在不少问题。

  信息披露不规范。部分公司年报披露不准确、不完整,如数据单位错误、报表项目列报不当、披露前后不一致、实际控制人披露不彻底;信息披露直通车实施后,部分公司因工作失误、把关不严等而多次“打补丁”或修正;部分内容未按规定充分披露,如订单情况、控股股东经营状况、现金分红政策及执行、研发支出;部分公司重大合同、诉讼、质押担保、政府补助等信息未按要求临时披露,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报告;部分公司业绩预告不慎重,与年报数据差异较大,误导投资者;部分公司内部控制披露不规范、不充分,内控评价范围表述不正确,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参差不齐,评价结论和审计意见不恰当;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披露质量仍需提高,如公司业务模式、行业趋势、风险揭示、会计政策等需进一步提高针对性。

  财务会计披露事项存疑。部分公司债务重组确认依据、重大会计估计适当性、基于评估增值的公允价值调整存疑,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辨认、合并范围适当性有待商榷;资产减值、坏账准备、折旧、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等计提依据不充分,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标准不明确;存在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司仍占一定比例,核算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差错更正的合理性仍需商榷;部分公司会计政策未明确诸如金融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的量化标准、成本持续下跌期间的确定依据;部分新业务如手游、网游收入确认合规性存疑;部分公司未按要求披露与政府补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分步处置子公司、分步实现企业合并等相关的信息。

  此外,部分公司存在高管违规兼职、违规修改公司章程等现象;部分公司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未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和披露义务;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仍然存在,如为控股股东垫付工资、福利、保险等费用;还存在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不规范、超期承诺未履行或承诺不规范等行为。

  针对年报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沪深交易所已采取下发监管函、要求更正或补充公告、中介机构发表意见等自律监管措施2566项,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46家次;证监会派出机构已采取监管谈话、警示函、责令改正等行政监管措施30项,移送立案11家次;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已提请派出机构对4家公司现场检查,对其他关注事项采取问询、要求解释说明、中介机构专项核查等措施进一步落实。

  证监会明确,在审核过程中,将对发现的问题快速反应、严肃查处,及时督促上市公司解决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处理不当、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超期承诺未履行等问题,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