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机构预测上市银行三季报:“稳健”成为关键词

2014年10月21日 17:54 来源:央广网财经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最近,各家分析机构纷纷发布了对于银行三季度业绩的预测,基本预测值都在10%—11%。平安证券发布报告称,预计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依然保持在11%左右的水平,全年净利润增长为10.7%。瑞银证券则预计,2014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0%。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英大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粟坤全博士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您判断,今年第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会在一个怎样的区间?

  粟坤全:我的判断也是10%到12%区间,这个区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仔细来看,国有大型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可能会低一点,可能在9%到10%左右,而这个股份制银行他们的业绩可能会高,同比增长会高点,可能达到14%左右,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更高。

  经济之声: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2013年上半年共赚6191.68亿元,相当于日赚34.2亿元,同比增长15%。2013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整体增幅达12.99%。有评论认为,如此看来,第三季度继续维持业绩平稳增长应该没有多少悬念。对比去年同期的数据,增速刹车的态势已经缓和很多。您是否赞同?

  粟坤全:从公布出的数据来看,银行业业绩的增速回落,这个趋势的确有所缓和,主要得益于三季度以来金融市场当中流动性保持比较宽松的状态,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在收入这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在贷款这方面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为了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和放大,而不愿意放松信贷,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收入水平的增长受到一定的压制。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业绩收入它受到外部环境,特别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这个环境在短期内很难改善。另外一方面,中间业务收入特别是财富管理这方面的业务收入,是近年来商业银行收入的另外一个新的增长点。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的确是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对总体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毕竟商业银行它依然是资金的中枢,核心的资金和客户资源都在它手里。

  经济之声:同样可能趋于稳健的还包括此前曾令市场战战兢兢的不良资产。预计三季度不良贷款生成率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或持续双升,虽然这仍是不良贷款的主要基调,但是相对于此前“资产质量进一步下滑、不良资产发酵”等悲观预期,已经温和很多。银行方面似乎也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据媒体报道,某股份制银行高管表示,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半年,该行将完成整体结构调整,预计资产质量在今年三季度末会形成拐点。不良贷款可能在三季度企稳,您认为这种判断过于乐观吗?

  粟坤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大环境来看,宏观经济目前正处在下行的区间,实体经济的风险会逐步的在银行体系内积累和爆发,这就使得银行资产的风险会逐渐提高,而且不良资产它所在的这个行业和地区也会逐渐的扩散。只要这个外部的大环境不改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额度的增长是有比较大可能。但是具体到银行的经营本身来说,商业银行它本来就是经营风险的,所以说它有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来防止银行不良资产量的扩大。比如银行它可以积极的采用这种核销和经收等等这些手段,利用它自有资金或者是其他一些手段将这些不良资产清除出资产负债表,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保持在总体可控的范围之内。另外一方面,即使在当前一种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中,仍然有一些新兴领域具有投资的前景,特别是一些在政策这方面得到支持的创新行业,为这些行业进行追加投资,也能够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而且近期央行的房地产贷款政策调整以及各地政府限购政策逐渐的放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银行的贷款引导到住房抵押贷款质量很好的上面去,从而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经济之声:除了业绩和资产质量,上市银行业绩报告公布的时间开始变得越来越有意思。近期上市公司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根据统计,有11家银行发布季报的时间选择在最后两天,其中8家银行集中在最后时限。一位分析师称,如果业绩特别好,上市银行会在正式业绩发布之前发业绩快报,以免发布当日造成股价的大幅波动。而近两年,主动发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越来越少。对于业绩发布前后银行股能否上演季报行情,您如何判断?

  粟坤全:能否上演季报行情关键是看商业银行发布的季报,是否好于投资者的预期,当然也需要整个市场的良好环境作为支撑,当前的季报业绩增幅基本预期,我觉得偏离不是特别大,而且季报行情的可能性不是很好。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