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看市:各自“信口开河”

2014年11月05日 08:14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本报记者 田运昌

    11月1日,2014第八届中国资本市场峰会在北京举行,主办方邀请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徐彪、高盛及高华证券资深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围绕“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发展机遇”发表演讲。

    徐高发表题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翻开股市新篇章》的演讲,徐高认为,国有企业对于股东回报的机制没有建立是股市炒作之风盛行最重要的原因,如果上市企业对于股东回报的机制不能够建立,或者是上市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能够改革的话,股市炒作之风还会继续下去。

    针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徐高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事实上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部分,就是要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运营中。而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必然要回应民间资本的诉求,才能实现改革成功。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更加深入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徐高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让股市回归价值投资的一个正确方向,有希望改变整个A股的投资风气,使投资者更多转向价值投资,会掀开股票市场的新篇章。

    王剑辉则发表《青铜时代来日无多,黄金市道若隐若现》的演讲。王剑辉开门见山指出,今年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虽然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起码使得市场利益的分配发生了有利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变化。在王剑辉看来,新政的简政放权意义重大,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减少了寻租机会,最终减少了不公平竞争现象,还间接保护了知识产权,使创新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土壤和环境。

    王剑辉指出,以往由于行政干预造成环节增多,使得内部交易的风险增大,给本身的资本运作造成了很多的困难,有时候项目很好,但是由于有内部交易,不得不中途放弃。他最后指出,从国内来看,流动性仍然比较充裕,尽管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是偏中性,或者是中性偏紧,这对于股市和经济的潜在影响是利大于弊。

    徐彪则在题为《中国资产市场,机遇大于挑战》的演讲中指出一个奇特的问题,2013年上半年M2持续上行,与此同时,广义的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速达到将近50%,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是持续向下走的。徐彪认为,从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中国整个债务比例已经过了一个相对的临界点。接下来最大的、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化解和解决债务问题。

    徐彪表示,如果仅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保持经济增长在中高速的区间,一旦慢下去,会导致两个结果:名义GDP增幅下滑和通胀,最终导致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面临捉襟见肘的状况。

    徐彪还表示,所有的改革落脚点要保证经济增长维持相对可以接受的速度,就是中高速的区间。此外,还需要拆除地方债务的炸弹,而地方债务炸弹的拆除取决财税体制改革,重新规范整个地方政府的融资体系。

    宋宇认为,中国的融资体系正在进入一个剧烈的变化期。不过,与其他经济学家对于地方债务的观点不同,宋宇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债背后相关风险未必那么高。他认为,当前相对不透明的融资方式造成了外界对风险很难准确、客观评价。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如果不太确定风险,则要求风险补偿。而其实外界对整个资产估值相对来说偏低。

    此外,宋宇还提到反腐对货币流动的影响。他表示,对明年年初的增长比较担忧,其中的一个逻辑就是反腐效果的季节性很强,明年年初可能会发生货币流动速度下降。

    邱晓华则指出一个问题,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阶段的改变、市场环境的改变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都说明中国经济到了需要做新的改变的时候。也就是在这样的改变当中,中国的资本市场遭遇了历时最长的熊市考验,为什么中国经济现在处在这样一个阶段?

    邱晓华认为,原因之一是中国迈入中等收入新阶段,原有的经济体系需要重新构造;二是市场进入商品宽裕的新环境,宏观政策体系也需要创新;三是对外开放面临多重新压力,对外的体系需要调整。

    邱晓华也指出,变革新政正在激发新的活力,引发资本市场出现三方面变化:一是改革红利在逐步释放,二是优化结构需要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三是改善民生呼唤资本市场的造富效益。

    但与此同时邱晓华也指出,资本市场存在三个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结构先天不足,环境不完善,遗留问题待消除,二是IPO的堰塞湖矛盾需要加紧舒缓,否则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三是改革双刃剑效应需要适应。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