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基金经理比孙儿还年轻 老基民抱怨老基金经理不见了

2015年01月30日 15:3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这就是基金经理,也太年轻了,能行吗?”看着银行里的新基金的宣传材料,市民刘大妈揉揉眼睛:上面基金经理团队中一个个面孔都很年轻,看着比自己的孙儿还小,也不知道实力行不行?老基民张大姐也发现,以前熟悉的基金经理很多都不见踪影,取而代之却是越来越年轻的新人。

    明星基金经理怎么没了

    “怎么不是王亚伟了,这新的基金经理不认识啊,”由于股市起伏不定,市民张女士决定重回基金市场,她选择了以前熟悉的老基金华夏策略精选,不过,张女士发现以前熟悉的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已经不在了,两年时间这只基金已经新换了两任基金经理。在银行的营业部市民刘大妈看着眼前的宣传材料:“这就是基金经理啊,也太年轻了!”看着比自己的孙儿还小的基金经理刘大妈心里打鼓。

    像张女士和刘大妈一样,不少基民对过往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十分信任,老基金经理发生变更,基民也往往对这只基金会打个问号。去年年底广发基金明星经理刘明月跳槽,由于投资者对其认可追随,刘明月在广发执掌的三只基金被基民赎回60亿。

    每天一位基金经理离职

    近日,景顺长城的明星基金经理王鹏辉写下一封文艺十足的辞职信,宣告自己离开了从业多年的公司。他掌管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等四只权益类基金曾经为基民赚了不少钱,也得过当年基金排名的冠亚军。

    王鹏辉并非新年第一位离职的基金经理,从今年1月1日至今,已经陆续有近30位基金经理离职,平均一天超过一位。其中也包括民生加银的俞岱曦、博时基金的邓晓峰、兴业全球的陈扬帆等人们熟知的明星经理。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来势越来越汹涌,也难怪投资者找不到以前熟悉的基金经理。数据显示,2014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到213人,而2012年、2013年分别为111位和138位。目前,1015位公募基金经理管理着近1900只基金产品,平均每人掌管1.9只产品,已经达到近三年的新高。

    与2013年相比,仅增加了76位基金经理,基金产品却增加了348只,基金经理人数的增速明显低于产品增速,这让目前基金经理人均管理产品数创下近年新高,达到1.9只。

    80后基金经理火线上岗

    投资这种事关乎经验,似乎脸上写满阅历才更让人信任。不过,由于目前公募行业资历超过五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所剩无几,不少新人也是从研究员身份、基金经理助理身份火线上岗。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有统计的基金经理中,大部分是70后,而80后在这两年逐渐增多,最年轻的两位基金经理都出生于1986年,还不到30岁。从从业年限上看,超过2成左右基金经理上岗仅为2年之内。

    不过,别小看年轻的基金经理。去年股基冠军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股票基金,其掌门人两位基金经理王君正和鄢耀都是80后,两位基金经理在岗的从业年限都只有1年半。中邮战略新兴产业的舵手任泽松也是80后,从业的时间为2年。宝盈核心优势的经理是80后张小仁,于去年9月接棒一姐王茹远后,蝉联了混合型基金的冠军。

    新手运气壮也适用于年轻的基金从业者,其业绩优势也比较明显。以2014年为例,在任职年限长达超过7年的基金经理中,年内所创造的回报率集中在45.12%至55.39%,相比之下,任职年限不到3年的基金经理中,排名前10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回报率则高达57.98%至94.84%。

    离职基金经理多数奔私

    老基金经理都去哪儿了?大部分离职的基金经理都奔向了私募,其中比较知名的比如前宝盈基金王茹远、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冯刚等。刚刚离职的王鹏辉、俞岱曦和陈扬帆据说也奔向私募或是自己创业。

    “私募决策空间更自由,考核制度和薪酬上也有优势。”德圣研究中心的江赛春告诉记者,在大资管行业竞争加剧之下,市场行情在变化,公募基金出现人才流动非常正常。一些有资历的从业者没有在公募沉淀下来,而是奔向了私募,这也是新老交替的变化和趋势。公募基金在考核制度、薪酬等方面不具优势,但私募的竞争环境则更为激烈。对于年轻的基金经理上岗,江赛春认为,离职的一批老基金经理也有很多是不到30岁上岗的,现在的新人也会慢慢成长起来。

    同时,由于“奔私”常态化,基金公司也多提前储备人才,以防青黄不接。上投摩根副总经理侯明甫告诉记者,为了激励新人,公司拿出超亿元自有资金,推行种子基金计划。有意愿的投研人员可按自己的投资策略建立投资模型,如果绩效被认可,就可以申请设立种子基金,考察后可转为公募基金产品。这其实是公司内部人才的一个孵化机制。

    本报记者 傅洋 J004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