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有序释放风险 打破刚兑神话势在必行

2015年05月27日 15:11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广开言路】

  破除刚兑神话,不仅利于培育规范、公正的市场,也利于培养具有真正投资辨识力的专业投资者

  我国的金融领域正步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轨道上。继湘鄂情债和天威债之后,债券市场迎来了第三个违约事件。

  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周一晚间发布《2012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兑付利息及无法按时足额兑付本金的公告》,无法兑付占本期债券总额75%的部分本金,正式宣布债务违约。

  凡是投资都有风险,违约,就是潜在风险暴露的正常表现之一。只是在我国过去的金融发展初期,包括债券、银行理财、信托等投资领域,因为有刚性兑付的保障,并不存在违约的风险。

  刚性兑付在金融产品初创期有利于迅速吸引投资者,大家毕竟都喜欢做只赚不亏的买卖,加之在经济上行周期,实体经济运行良好,出现兑付危机实属少见,真正需要有关部门“出手相救”的情况少之又少,于是乎,整个金融体系,尤其是迅速发展壮大的债券市场,也就在维稳压倒一切的思路下安然度过了多年。

  可本不合理的潜规则也在不断集聚着暗流。刚性兑付的存在本身就是扭曲市场机制,其结果就是投资者闭眼买债,国债城投化,抑或城投国债化,而不真正关注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造成信用利差收窄,也变相抬高了无风险利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

  面对当下经济筑底期,因前期信用扩张所积累的风险正在不断释放,此时若仍继续抻住这张兜底大网,不仅更费神费力,也会因为网兜难堪负重最终难免四分五裂,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正如近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权威人士采访中所说,实现今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要把握好稳增长和控风险的平衡,特别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从微观看,局部的风险该释放的也要及时释放,打破刚性兑付,反而有利于降低长期和全局风险。

  如何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是需要策略的,这既要做到释放风险,同时又要避免对市场造成太大冲击。一位资深的债券市场法律人士曾向笔者表示,打破刚性兑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期需要舆论造势,通过监管部门、媒体等渠道向市场发声,让市场明白刚性兑付的不合理性、打破刚兑势在必行,这算是前期教育阶段。之后就是允许个别违约事件的发生,在每一次打破刚兑的教训中巩固“记忆”,让市场逐渐接受违约,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不断完善违约解决机制,尤其是在法律方面完善破产保护机制。

  其实,从首单国企债券违约事件就可隐约窥探出政府有序打破刚兑的思路。在以前大多数投资者的惯性思维中,国企是有政府信用作担保的,即使出现兑付危机,也最终会由政府兜底。但天威债的违约有着强烈的信号意义——政府不会再一味担保国企,国企刚兑进入逐步打破时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偏偏选择让天威债市场化处理违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定天威集团此前接连遭到评级机构降级,市场对其经营危机早已有所了解,更为关键的是,此次违约的“11天威MTN2”中票持有人只有12家机构投资者,即使违约,其对市场的冲击也较为有限。因此,天威债的违约,象征意义比实际影响更大。

  一位评级机构人士向笔者表示,今年政府的重心仍是保增长,因此不会出现大规模违约事件。自去年以来政府就鼓励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但在具体操作上,仍会对每一件兑付危机做出独立判断;如果单一事件对市场造成的动荡较小,那么以市场化方式来解决的概率会更高。

  不管怎样,打破刚兑的大方向是明确的,投资者“闭眼买债”的时代也将终结,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需要有“买者自负”意识的投资者。逐步破除刚兑神话,不仅利于培育规范、公正的市场,也利于培养具有真正投资辨识力的专业投资者,这才能让我国的金融市场循着正确的道路市场化发展。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编辑:张司南】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