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根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要靠资本市场

2015年06月09日 09:20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近日,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出席重庆市金融办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时指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家说了多少年,越说越难越贵,变成了一个痼疾。原因是文不对题,没有针对性,与虎谋皮。这些环节,你叫他们减少利息,不可能,所以说来说去,总解决不了。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是什么?就是资本市场。”

  客观地看,黄市长的话切合实际。把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希望寄托在现有融资机制和银行身上,确实有点“与虎谋皮”味道。黄市长观点无需过多数据来说明,近两年中央出台若干解决企业融资政策文件,但融资难、融资贵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就足以说明现有思路存在问题。

  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到底难在哪?

  首先,难在融资渠道不通畅、灵活机制缺乏。现有资本市场门槛过高,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受到严格管控,造成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受阻,大量实体企业不得不向银行间接融资,这既形成了银行资金卖方市场,又颠倒了“上帝”与银行之间关系,银行成了上帝,企业反而处于被动地位。

  其次,难在金融经营机构行为模式不易改变。银行受追求最大商业利益动机驱使,在信贷投放中过于重视风险,对担保抵押要求高,大量中小微企业因此陷入融资难。一些企业向银行贷不到款,转而向信托、租赁、担保等所谓草根融资机构融资,这些融资方式实质上与高利贷融资无异。而这些机构很多是从银行低利率获得资金再转手贷给企业,层层加价,大大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怎么喊也无法使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下降。正如黄市长所言:“大银行漏出来的‘水’,再通过信托、租赁、担保等七弯八拐转给企业,原本6%年利息变成年息12%甚至15%。”最后又使企业绕回到融资难、融资贵老路上去了。

  再次,中央政策与各实施层面难以有效对接。一方面中央政府本身制定政策时缺乏较强操作性和针对性,弹性空间过大,让各级金融机构有较多空子可钻。另一方面,各级金融部门对政府政策有选择性地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采取拖延战术,使中央政府制定有利于企业融资优惠政策悬在半空,无法落地生根。

  最后,监管不到位使企业得不到“阳光雨露”。中央政府近两年就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包括定向降准、降息以及“金十条”等政策“组合拳”,但由于这些政策出台之后,监管部门对政策实施引导及实施效果监督没有跟进,缺乏相应配套考核机制,更有甚者,监管部门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及监管政策打架现象,难以形成监管合力,使该对企业实施的优惠信贷政策或被大打折扣,因此,中小企业无法充分享受到政策“阳光雨露”。

  显然,医治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痼疾,靠老的一套办法已经难以奏效。目前当务之急,是抓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和完善企业融资机制这对主要矛盾,这对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这条直接融资通道就是向所有企业打开资本市场大门,让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步伐。正如黄市长所言:“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直接金融把它做大,让一大批企业,不管大企业、小企业(上市),大企业到A股去上市,中小微企业到转板、三板去上市。”

  同时,还要趁着目前良好的形势 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发展股权交易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并允许有发展潜力、有信用资质和抗风险能力的企业向社会直接发行债券,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只有这样,银行和其他草根资金才可能在实体企业面前真正失去原有的强势地位,自降“身价”,把企业当成“上帝”,把企业服务好,把资金成本降下来。这样,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银监分局)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