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宝山新坏账计提激进 偿债能力甚忧

2015年06月12日 14:51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宝山新”)自发布招股书以来,因问题众多而被媒体广为关注。近期公司重新披露了招股书,由此进入证监会预先披露名单。对于该版招股书,笔者在学习后发现,其中仍有许多财务和管理上的矛盾点存在,如这些矛盾点不能很好有效地解决,则企业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产销与库存数据不匹配

  银宝山新主要从事大型精密注塑模具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精密结构件成型生产和销售。据其招股书中信息显示,银宝山新2012年每套模具的平均售价为29.38万元,模具的毛利率为29.70%,由此推算可知其成本价格约为每套20.65万元。根据该公司模具的产销情况表数据,2012年模具生产量为2044套,销售量为1194套,因此该年度模具的剩余量为850套,合计库存价值为1.76亿元。另外,该公司2012年还有价值4447.99万元的模具为自用量,由此可知该年度模具的库存新增金额约为1.31亿元。然而,在该公司招股书中,2012年库存模具的总金额仅为7467.74万元,而其中还包括年初结转的库存模具6356.34万元(其2011年数据均来自银宝山新2014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照此计算,银宝山新2012年新增的库存模具金额仅仅为1111.40万元,与其通过产销数据计算的结果相差近1.2亿元,这也太过匪夷所思了。

  另外,银宝山新在招股书中介绍2012年产销情况时表示,截至2012年末,因华为和思科对其定制的模具产成品(中小型模具,合计434套)未进行验收,公司未确认收入,导致2012年模具产品产销率下降幅度较大,为58.43%。而这部分产品在2013年实现销售,从而导致2013年产销率达到106.56%。也就是说,2012年末该公司有大量产成品客户没有验收,而这部分没有验收的产成品应该会形成相当数量的存货,按照该公司20.65万元/套的平均生产成本计算,434套模具的存货价值将近9000万元。但招股书中,该公司2012年度的模具存货金额仅为7000多万元,这就显得非常不合乎逻辑了。而除此之外,其2013年和2014年的相关数据也同样存在异常。
2013年银宝山新的模具每套平均售价为31.07万元,毛利率为29.92%,可知其生产成本为21.77万元,而该年度其模具的产销量分别为1372套和1462套,生产量小于销售量90套,其价值合计约1956.65万元,另外,该公司有4866.99万元的模具是自用消耗的,这就意味着该公司2013年消耗了一部分上年度结转的库存,2013年并没有新增模具库存,而是出现了一定的减少情况,减少金额约为6826.64万元。即使按其招股书提供的数据,2013年年初库存模具金额为7467.74万元来算,其2013年年末的模具库存金额也仅仅为641.10万元。但是在其招股书中,这一数据却高达2435.56万元,这多出来的1400余万元从何而来?
2014年的数据则更显无厘头。因为2014年该公司模具的产销量分别为1657套和1706套,很明显销量高于产量,说明其库存模具金额该年度没有新增,同样是出现减少的情况。该年度模具的售价和毛利率分别为28.13万元和22.48%,可知成本价为21.81万元。而奇怪之处在于该公司模具的自己消耗情况。据招股书介绍,2014年该公司模具自己消耗的金额高达4210.47万元,加上对库存模具的销售,则库存减少金额应该超过了5000万元。但据其招股书给出的数据来看,2014年年初的库存模具金额仅为2435.56万元,即使库存模具消耗一空,也还有2500多万元的消耗不知从何而来,更何况其2014年末还有1894.01万元的库存模具,这岂不是在上演“天方夜谭”?实际上,除了模具外,公司另外两大类产品如注塑结构件和五金结构件也存在着同样类似的问题。
其实,仅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该公司就存在虚增产销量的嫌疑,产销量的虚增,导致通过产销计算得出的新增模具库存的金额远远超过了招股书模具库存金额。从其公布的2013年和2014年数据来看,该公司除了虚增产销数据外还存在人为调节库存数据的嫌疑,以至于2013年招股书显示的模具库存数据高于通过产销核算出的数据,而2014年销售和自用消耗金额又远远高于生产和库存金额。不管如何,企业产销数据的虚增或库存数据人为调节的目的都是为了调节利润,为企业能够顺利上市粉饰出更好的业绩表现。
坏帐科目计提激进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是很多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风险,应收账款能否及时回收对企业流动资金来说十分重要,而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则是控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的重要手段。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较高的话,虽然可以较好地控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但是这样做会增加企业资产的减值损失,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而一旦应收账款计提比例过低,虽然能为业绩增色不少,但是也会给企业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
据招股书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4年银宝山新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合计金额分别为35106.86万元、42038.76万元和51758.56万元,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应收款项部分金额的快速放大,其相应的应收账款风险在日益加大。面对如此情况,企业应该积极控制应收账款风险,采取谨慎的坏账计提手法,提高坏账计提比例才正常。然而,实际上公司对于一年期以内的应收账款,银宝山新却仅以3%的比例进行计提,而同行业上市公司通常却都是采用5%计提比例,如豪迈科技和巨轮股份的计提比例均为5%,很明显银宝山新的计提比例偏低。要知道,报告期内该公司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金额分别高达27085.56万元、32277.57万元和37893.37万元之巨,每年少计提2%的坏账准备,报告期内则分别可贡献利润分别高达541.71万元、645.55万元和757.87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7.8%、7.5%和13.22%。
这些本该计提的坏账却没有被计提,而是转化成为企业利润,成为其粉饰业绩的利器,而其一旦成功上市,这些潜藏的巨大风险将很大程度上由投资者来承担,这显然有失公平。
偿债能力堪忧
报告期内银宝山新营业收入分别为10.45亿元、14.45亿元和18.87亿元,其中2013年同比增长38.34%,而2014年同比增长也达到了30.55%,可谓增长迅猛,然而在其迅猛增长的营业收入背后,却是越来越弱的偿债能力和飞速下降的净利润。
由招股书数据来看,银宝山新的资产负债率在逐年增长,由2012年末的51.06%增加到了2014年年末的63.15%,而2014年同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仅仅为22.07%,不论是从其纵向对比的快速增长,还是从其横向对比的明显偏高,都反映出银宝山新的长期偿债能力已力不从心。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反应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报告期内,银宝山新这两组数字也在不断降低,从2012年的1.33和0.81下降到了2014年度的1.09和0.59,下降得非常厉害,足见其短期偿债能力也在不断减弱。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流动比例和速动比例与同行业相比差距非常大,其中2014年同行业流动比例和速动比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79和3.02,而银宝山新的这一数值还不足行业平均值的1/3,可见该公司偿债能力之弱已到令人堪忧的程度。
招告期内费用上涨成谜
如果说和融资相对容易的上市公司相比,银宝山新偿债能力偏弱尚可理解的话,那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则说明其问题之严重了。
银宝山新近年来营业收入每年都有30%以上的增长率,看似增长迅猛,然而该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竟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由2013年的8607.17万元下降到了2014年的5733.45万元,下降幅度高达33.39%,令人大跌眼镜。
当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公司净利润却大幅下降,除与该公司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部分产品售价下降有很大关系外,报告期内公司费用的急速膨胀,是其利润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我们知道,随着企业营业收入增加,销售费用也会有所增加,然而如果销售费用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那就很不正常了。对比银宝山营业收入于销售费用的相关数据 我们发现,该公司201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比2013年减少了近8个百分点,然而其销售费用却比2013年多出了11个百分点,这显得十分异常。就其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该公司解释为运费、售后服务费的大幅增加以及工人工资的上涨,然而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则说明其经营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而更为异常的是其财务费用,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31.8%。其中2014年的利息支出为2288.58万元,2013年却仅为1766.92万元。该公司在解释财务费用增加的原因时表示,本期取得的银行贷款较上年同比增加,相应的利息支出也在增加。而实际上该公司2014年的银行借款不但没有增加,相较2013年还有所减少。2013年其短期借款约为2.69亿元,长期借款为600万元,2014年短期借款则约为2.67亿元,长期借款为0,显然其2014年短期借款减少了近200万元,而长期借款则直接减少了600万元之多。另据笔者了解,2014年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与2013年相比并未上涨。那么其财务费用的增长又是如何得出的呢?■

【编辑:刘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