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果断出手维稳 重塑市场信心

2015年07月06日 10:3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李康

  目前,市场确实处于不理性状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应该对它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让资本市场所有参与者有信心。

  去年下半年后A股市场出现持续大涨,而近期又大幅下跌,这样的走势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国股市的新逻辑和旧轮回:有些东西跟过去不一样,有些又是一样的。认清了这一点,有助于判断下一步该怎么做。

  本轮行情有三个情况跟过去不一样。第一,这一次牛市也好、牛熊交替也好,资金量跟过去不一样,有人说是宇宙式天量。这个资金量包含了大量场内和场外融资盘,杠杆特征明显。其中,场外融资监管缺位,相关风险较大。第二,这一次资本市场开放的状态不一样。所谓开放状态就是有沪港通,接下来的深港通,包括QFII、RQFII,以及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第三,本轮行情体现出明显的“互联网+”特征。这既包括上市公司的“互联网+”转型,还包括互联网普及让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都增加了资本市场自我调节的难度。

  以上三个方面是跟过去不一样的地方,而一样的方面也有三点。一是投资者贪婪和恐惧的本性没有变,二是中国股市的资金推动型特征及散户数量占市场比例极大的特征没有变,三是政府的维稳心态也没有变化。

  看清了这三个变化跟三个不变之后,再来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化解当前股市危机。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现在是不是股灾?从近期下跌状况来看,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如果是股灾要不要救?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要救的话,也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救人跟治病分开,地震以后先把人挖出来再说,而不是跑出去说这是豆腐渣工程、我们的建筑标准要改,现在关键的情况是救人,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问题,治标和治本的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判断目前已经是股灾,令其持续下去会对整个改革开放、对“中国梦”、对国家战略有影响的话,就需要先治标。治标解决问题以后,再来考虑如何治本,否则两个问题混在一起永远讨论不清楚。在非常时期,绝不能让市场原教旨主义干扰决策。

  比如新股发行(IPO)现在要不要暂缓,当二级市场因大幅下跌形成股灾时IPO为什么不能暂缓呢?实际上,海外市场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采取管制措施的时候也非常多。当年鲍尔森在美国议会的时候要求美国政府进行救市干预时,有议员就问鲍尔森,如果我们不干预,让市场自由运行会怎么样?鲍尔森说,你不动手,下周一美国就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仍旧有大量的市场噪音干扰决策,最大的隐患是对股市如此大跌的严重性缺乏认识,依然寄希望于股市很快能够自主恢复。自由落体状态的股市下能不能自主恢复,我感觉很难。就是因为前面三个情况:资金急剧膨胀且杠杆率很高、资本市场部分开放,互联网让信息病毒式传播,因此,不能让它自由落体式下跌,现在应该及时果断地向市场亮出救市的底牌来。

  就目前来看,最重要的救市手段应该是建立平准基金并高调公开入市。多头跟空头的决斗就像战争一样,管理层可以直接明确表态。现在设立平准基金应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平准基金建立之前,可以让投资者保护基金与汇金公司代行平准基金的部分功能。

  第二,暂缓IPO是很有必要的。不是说停止,而是暂缓发行和上市,给二级市场参与者传递信心,这一点还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救市措施必须集中出台,给市场足够的震撼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而不是像上周一样零星推出,消耗兵力。资本市场上突如其来的利多是利多,突如其来的利空是利空。比如可以把印花税从1%。降到0.5%。,其他的措施也可以考虑。但如果做到以上三点,才可能真正帮助投资者树立信心,让股市走出恐慌式下跌的模式。

  以上是救市的战略性大方向。从战术上来说,也要采取一定措施,比如中金所可以根据交易规则,引导和培育市场做多力量。同时,应该像当年曾荫权组织香港保卫战那样果断与多管齐下,比如组织资金先打期指,至少要把空方的赚钱效应打掉,才能使市场有正反馈预期。

  目前,市场确实处于不理性的状态,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应该对它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让资本市场所有的参与者有信心。因此,救市不能慢慢来,而是应该像抗震救灾一样要果断出手,否则一旦沪指跌到3000点甚至3000点以下,到时候再采取措施,可能问题会更严重。

  (作者系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文系作者上周五在中国上市公司发展联盟与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组织的资本市场内部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